第四卷 亢龍有悔 第一百九十五章 鳥盡弓藏(大結局)(1 / 3)

經濟海嘯帶來的影響,讓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急劇的轉變,這個世界,他們認為已經很少有值得他們相信的東西。

但是有一種東西還是真的人們相信的,那就是在大災難麵前的人性。

5月12日,這個平常的日子,中國的汶川發生了裏氏八級的地震。

汶川地震是自建國以來有記錄最大的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裏。

此次為逆衝、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造成地震的直接原因是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衝,青藏高原抬升汶川所致。

在此次地震中,遇難人數69227人,受傷人數374643人,失蹤人數17923人。

災難讓全國的人民陷入了悲憤之中,大自然的力量麵前,生命顯得是那麼的卑微。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黨中央決定,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

在此期間,全國和各駐外機構下半旗誌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外交部和我國駐外使領館設立吊唁簿。

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鍾,屆時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在5月19日至21日全國哀悼日期間,北京奧運會聖火將暫停傳遞。

人定勝天往往隻是我們喊出的一句口號而已,更多的時候大自然要想給人類懲罰,幾乎每次都是覆滅型的。

災難發聲之前,林洛剛剛在小麥期貨上,挫敗了賀軍和卡洛斯的聯合攻擊。

因為賀軍的自殺,林洛並沒有從中得到任何的欣喜,反而增添了無限的惆悵,其中悔恨的成分也很多。

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一開始,林洛的第一反應就是籌集自己個人可以動用的資金,在第一時間捐助了五個億的個人資產。

林洛選擇的是秘密捐助,並沒有透露自己的身份。他這樣做並非是為自己增添名望,他隻是在盡自己的一份心罷了。

在那之後,林洛通過各種方式,陸續秘密的捐助了近五十億……

朱馬也在第一時間聯絡了林洛,在表示了哀痛之後,朱馬對林洛說:“林洛,我馬上去找國王彙報,會盡我國最大的努力給予支援。”

兩天後,沙特以國王的個人名義捐助資金和物資合計五億美金,成為報道捐助最多的國家。

而朱馬則以公司的名義,再次的捐助了現金兩億美金,以此來表達他的哀思和支持。

金融海嘯伴隨著汶川地震,可謂是多災之年,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以神奇的力量度過了難關。

奧運會順利的召開,成為曆史上空前成功的一次盛會,中國第一次在金牌榜力壓美國。

奧運會後,雷曼兄弟的破產加劇了美國次貸危機後經濟的衰退,三大汽車公司也瀕臨破產邊緣。

美國推出了一係列的救助措施,但是依然如何男人的前列腺疾病一樣不能暢通。

而此時國際油價如同滑梯一樣迅速下滑,從高點144美元直線下滑至不足50美元。

世界的經濟都受到了空前的危機,中國是此次危機波及最小的國家,如果說世界經濟是肺結核,那麼中國經濟充其量隻是感冒。

中國的經濟並未受到過多的影響,GDP的增長穩步向前,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在美國馬裏蘭州安納波利斯閉幕。此次對話,中美雙方在共同麵對通脹威脅時,將形成利益大於彙率分歧的新局麵。

事實上,近日以來的中國外彙儲備配置結構變化,也從一個側麵證明,中國已經用自己的行動承認了中美共同利益。

在此之前中國經過連續兩個月的增持,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餘額再創新高。

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08年9月末,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餘額為5020億美元,首次站上5000億美元關口。

令人意外的是,關於外彙資產結構的這一重要數據在中國國內引起的反響並不熱烈。

媒體評論大多認為,盡管我國外彙資產配置的美國國債絕對額上升,但其在外彙儲備中占比仍在下降,這種增持本質上不過是“進二退三”的常規現象。

聯想起2007年初,中國外彙儲備的高增速曾引發了國內外關於中國外彙儲備配置的諸多討論。

國內有建議通過增持美國國債成為美國最大債權人以實現國家利益的;

有建議拋售美國國債加劇該國金融市場動蕩的;

當然,也有建議政府加快拋售美元,同時加大其他貨幣和商品儲備的。

而美國國債持有國,包括美國自己,也對中國的態度充滿疑慮。外界擔心,中國拋售可能會給身處次貸風波的“美國駱駝”帶來“最後一根稻草”.

中國外彙管理當局沒有選擇以鄰為壑的策略,在平穩增加外幣權益類投資的同時,對美國國債的投資仍維持在正常水平。

“不拋棄,不放棄”,這也應該是一個新興大國負責任的做法。

林洛分析世界經濟的運行邏輯,在布雷頓森林體係垮塌後,美元的本質已蛻變為美國政府對外簽發的債權憑證。

而美國國債則是美國“製造”的用來吸收過剩美元的一種金融產品。

上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美國產業空心化和經濟虛擬化,世界經濟運行邏輯進入了一個新的模式———美國簽發美元作為債務憑證。

通過國家負債方式直接交換其他國家商品;然後,其他國家再將過剩美元投資於美國資產。

這個遊戲有賴於美國資產和資本市場的穩定,更有賴於世界對美國國家實力的信心。

正是這個有些類似純忽悠的“新玩法”,逐步將世界經濟拖入到了今日泡沫化的境地。所以,世界各國對美元恨多於愛,依賴多於無奈。

作為由美國做局的這個新遊戲的新玩家,中國利用歐美大國的經濟強勢和外需擴張,漸次成為新興經濟大國。

作為意在和平崛起的大國,中國似乎有足夠多的理由和熱情創造新秩序。

但是,這裏必須注意一個基本前提,即中國發動一場“貨幣戰爭”之前,至少要提供給其他玩家一個具備激勵相容特征,甚至是更具吸引力的新規則。

應該看到,盡管今日美元的資產保值功能受到廣泛質疑和全麵挑戰,但其作為計價貨幣、交換手段的地位仍很鞏固,尚無任何一種貨幣能挑戰美元的國際地位。

對於中國而言,此時幫助維護國際經濟的“舊製序”穩定仍利大於弊,符合國家根本利益。

由於資本賬戶的封閉和人民幣的不可自由兌換,中國要讓世界接受人民幣這一中國政府簽發的債務憑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林洛所掌控的兩家公司並沒有因為全球的金融危機而停止自己的步伐,反而加快了投資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