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亢龍有悔 第一百九十四章 神的倒塌(1 / 2)

美國的經濟繼續的惡化,美國股市正在向另一個方向走去,從晴雨表演變為獨行俠,過去三年的美國股市明顯與經濟走勢漸行漸遠。

中國經濟在2003年中出現了“臨界性”或“邊緣性”衰退,但三年之中仍然展示了7.7%的溫和增長率。相形之下,美國股市在同期內卻一敗塗地。

投資者非但沒有領略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快慰,反倒是深陷股市泥潭而無力自拔,可謂是“風調雨不順”、“國泰民不安”。長年來迷戀股市的投資者們也不得不揮淚而別。縱觀1990年以來的美國市場,股市大起大落,大漲大跌;股民大喜大悲,大徹大悟。

用華爾街的時髦語言來形容,就是跟隨“非理性繁榮”而來的“非理性崩潰”。

投資者在證券投資的啟蒙運動中,儼然經曆了一次精神的煉獄和靈魂的洗禮。過去八年的轟轟烈烈、風風雨雨仿佛隻是在夢境中瀟灑地走了一回。

2月25日,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準利率維持在2%不變,從而在金融危機仍在蔓延但通脹風險日益加劇下,標誌性地結束了直升機撒錢的貨幣政策“遊戲”。

自去年以次貸風險為觸發點的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大幅降息的激進措施也未能挽狂瀾於既倒,卻使經濟處於更複雜的滯脹風險環境之中。

正如Golbal?Economics董事長David?Hale所說,伯南克是美聯儲曆史上第一位任職期間美國經濟陷入滯脹風險的主席。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危局的根本原因在於,此前全球經濟高增長低通脹的繁榮期是建立在全球性資產價格泡沫、經濟長期失衡以及國際金融市場信用貨幣創造無節製泛濫的基礎之上。

而美國金融市場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與其他主要國家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加速了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滯脹風險的成型。

因此,在目前全球經濟滯脹風險尚處於相對可控狀態下,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全球財政貨幣當局應該進一步把調控重點放在反通脹的目標上。目前有種觀點認為,各國貨幣政策當局正在上演一種“眨眼睛遊戲”。

就是說,在通脹壓力下,各國央行都不願意先實施反通脹政策,都希望別國在本國之前實施反通脹緊縮,這樣本國就可以搭別國反通脹緊縮的快車,從而降低其反通脹成本。顯然,這本身是一種非理性行為。

由於當前的通脹從整體上看是全球性的現象,由於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的不斷深化,即便是美國央行也很難登高一揮就可以壓下全球通脹。

顯然,任何國家可能都難以搭上別國反通脹緊縮政策的便車。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反而是哪個國家先實施反通脹政策,就可以盡早地降低本國的通脹水平和反通脹成本。

另一方麵,國際要素資源供給能力的有限和需求的高增長,導致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飆升。如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要素價格管製和財政補貼,實際上刺激了國內要素資源的需求。從而為通脹鞏固了需求基礎。

顯然,從以上角度看,要緩解全球性通脹和經濟滯脹壓力,需要的是各國財政貨幣當局一致性的反通脹行動。否則,當前的全球性通脹乃至經濟滯脹將難以馴服,最終大家可能都將麵臨經濟滯脹的衝擊。

總之,滯脹風險實際上已經把各國的利益鎖在一起。包括美聯儲在內各國央行及時地進行聯合反通脹,將有利於降低風險。

從這個角度上看,加息等緊縮政策不僅僅是美聯儲的專利,還應該是包括中國央行等在內的各國央行都需要認真考慮的政策取向。

畢竟,不論是通脹還是滯脹本身都是一種貨幣現象,緊縮貨幣政策實際上沒有必要再回避。

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的不振,正在蔓延,各國政府都在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期望能把經濟的衰退懸崖勒馬,但是效果都不十分明顯,世界經濟如同男人的前列腺發生了故障,不是隨便捅個窟窿插根管子就能解決通常問題。

林洛在去年七月份以後,出了集中在小麥期貨的投資上,其他的投資基本停滯。揚帆基金和聯合投資公司的股東最初都不是很理解,但是幾個月後他們知道林洛當時的決策有多賣的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