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7章 把握時機巧“進言”(1 / 1)

“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在越來越強調“團隊合作精神”的今天,已成為許多企業在招聘、考核員工時十分看重的條件。在公司這個縱向結構的小社會裏,你可能是別人的上司或是下屬,更可能同時要扮演這兩個不同的社會角色。選擇恰當的溝通表達方式,學習如何與不同身份的同事相處,將使你贏得尊重、信任,在職場中從容行走。

上司一般都很賞識聰明、機靈、有頭腦、有創造性的下屬,這樣的人往往能出色地完成任務。有能力做好本職工作是使上司滿意的前提。

謙遜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所推崇的一種美德。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我們固然不提倡在什麼問題上都保持一團和氣的謙遜君子行為,但在與上司的相處中,謙遜意味著你有自知之明,懂得尊重他人,可讓你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幫助你更好地成就事業。

在上司麵前,不要吹牛皮,編瞎話,謊報軍情。當然,誠實有誠實的藝術,一般要考慮時機、場合、上司心情、客觀環境等因素,否則,誠實也會犯錯誤,遭致上司的反感和不滿。

對上司個人的工作提建議時,盡可能謹慎一些,必須仔細研究上司的特點,研究他喜歡用什麼方式接受下屬的意見。大大咧咧的上司可用玩笑建議法,嚴肅的上司可用書麵建議法,自尊心強的上司可用個別建議法,喜讚揚的上司可用寓建議於褒獎之中的方法等等。

批評上司時,必須照顧其麵子,不要令他下不了台。當麵頂撞是最愚蠢的。進諫的方式很多,如動情法、比喻法、寓規勸於褒獎之中等等。

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職業人,思考問題都要以維護公司利益為基本的出發點。在發現上司決策錯誤時,應對其提出忠告和建議。但怎樣向上司“進諫”,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呢?

首先,多獻“可”,少進“否”。建議用可行的去代替不該做的。要多從正麵去闡發自己的觀點,要少從反麵去否定和批駁上司的意見,甚至要通過迂回變通的辦法有意回避與上司的分歧。

其次,多“私下”,少“當眾”。下屬向上司提出忠告時,少使用正式場合,盡量與上司私下交談,避免對上司公開提意見。這樣做不僅能給自己留有回旋餘地,而且有利於維護上司的個人尊嚴,不致於使上司陷入被動和難堪。

最後,多“引導征詢”,少“指正決策”。不要直接去點破上司的錯誤所在或越俎代庖地替上司作出你所謂的正確決策,而是要用引導、試探、征詢意見的方式,向上司講明其決策、意見本身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使上司在參考你所提出建議資料信息後,水到渠成地作出你想要說的正確決策。

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如果你僅僅提出建議,而讓別人自己去得出結論,讓他覺得這個想法是他自己的,這樣不更聰明嗎?”人們對於自己得出的看法,往往比別人強加給他的看法更加堅信不疑。因此作為一個聰明的下屬,要想使自己的看法變成上司的想法,在許多時候隻需做好引導工作,提出建議、提供資料,其中所蘊涵著的結論,最好留給上司自己去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