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是女人永恒的追求,20幾歲的女人如白色的百合,淡雅純淨;30幾歲的女人如紅色的玫瑰,嫵媚迷人;40幾歲的女人如大氣的牡丹,雍容典雅;50幾歲的女人如端莊的菊花,淡然安靜。善待自己的女人首先要完善自己的美麗,縱使你沒有那“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容,沒有“最是那回眸一笑,萬般風情繞眉梢”的顏,也要注重經後天的努力修煉內在魅力,讓自己成為一個美麗與魅力兼具的新女性。
女人的氣質產生美感
氣質美看似無形,實為有形。它是通過女性對待生活的態度、個性特征、言行舉止等表現出來的。美感就是給人以感官上的審美享受,女性的美自然也是從外表產生的,但是這種美感不單單是美麗的臉或窈窕的身材,或是高貴的名牌衣物等,它是女性或內或外的各種因素組合而成的。這些因素凝聚在女性的一言一行上,從而產生美感。
在諸多產生美感的因素之中,氣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奧爾波特把氣質定義為:一個人從內到外的一種人格魅力的質量的升華。人格魅力有很多,比如:修養、品德、舉止行為、待人接物、說話的感覺等,所表現的有高雅、恬靜、溫文爾雅等。所以,氣質並不是自己說出來的。而是自己長久的內在修養以及文化修養的一種結合,是持之以恒的結果。
女人的氣質產生美感。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數量的女性隻注意穿著打扮,並不怎麼注意自己的氣質是否給人以美感。誠然,美麗的容貌、時髦的服飾、精心的打扮都能給人以美感。但是這種外表的美是膚淺而短暫的,如同天上的流雲,轉瞬即逝。如果你是個有心人就會發現,氣質給人的美是不受年齡、服飾和打扮限製的。
女人真正的魅力主要體現在她的氣質上,這種氣質對同性和異性都有很強的吸引力。這是一種內在的人格魅力,而不僅是外表上的“鮮亮奪目”。這些在奧黛麗·赫本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她就是個外表和內在兼修的氣質女人。
奧黛麗·赫本有著棕色的頭發和眼睛,有比利時、荷蘭、英國和愛爾蘭四國血統。她獨特的氣質奠定了她在演藝界的地位。
由於體質原因,她不得不放棄她的芭蕾舞生涯。後來,有人要拍攝一部40分鍾的電影短片,主要內容是介紹旅行風光,片中需要一名會英、德兩種語言的少女,裝扮成空中小姐向觀眾講解風光景物,經朋友介紹,赫本前往應試。十八九歲的她,長得文雅秀美、亭亭玉立。兩位導演先後接見了她。
導演林登後來回憶說:“奧黛麗·赫本小姐光彩照人,愉快、親切,很有教養。她像小鳥似的唧唧喳喳,講她的芭蕾舞訓練。”
他對助手說:“快來!你看見過一個會走路的夢嗎?我看見了。”
另一位導演則極力證明,是她第一個發現了奧黛麗·赫本:“她走進我的辦公室,說她是學芭蕾的,要找個工作。我向她解釋說:我不拍音樂舞蹈片。不過,我繼續和她談話。不知怎的,我被她那新鮮、開朗和難以置信的微笑吸引住了。她的小圓臉上一對大而明亮的眼睛使她成了一個小太陽!最後,我恍然大悟:她就是影片中要用的人。”
比利·懷爾德說:“奧黛麗·赫本呈現的是一些消逝已久的特質。例如:高貴、優雅與禮儀等,上帝都願意親吻她的臉頰,她就是這樣一個討人喜歡的人。”
除了她獨特的氣質外,她也能把握時尚和潮流。“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她了解自己的容貌與身材,優點與缺點。她知道要穿著削肩的晚禮服遮住自己嶙峋的鎖骨。我為她設計的款式終於變成廣受歡迎的時裝,我將之命名為‘薩布麗娜露肩洋裝’。”紀梵希如實評價他的好搭檔——奧黛麗·赫本對於時尚的領悟和把握能力。她了解自己的缺點與優點,她發展了屬於她自己的風格。她引領的風潮和前衛的風格幾十年來風行不墜,曆久彌新。可能她唯一的規則就是不要盲目地跟著流行走,趨之若鶩。事實上,她總是遵循著自己的趣味,堅持著自己的步調。任何衣服穿在她的身上,絕對不會顯得喧賓奪主,這就是時尚界所說的“是奧黛麗穿衣服,而不是衣服穿在奧黛麗身上”。
的確,奧黛麗·赫本有著美麗的容貌,這點毋庸置疑。但她帶給人更多的則是她的氣質美,還有她善良的心。女人的氣質是後天環境和教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共同形成的。它也有各種表現形式。
女性的氣質美首先表現在豐富的內心世界。理想則是內心豐富的一個重要方麵,因為理想是人生的動力和目標,沒有理想去追求,內心空虛貧乏,是談不上氣質美的。品德是氣質美的另一個重要方麵。為人誠懇,心地善良是不可缺少的。此外,還要胸襟開闊,內心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