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千古良才是辯才——辯論口才(1)(1 / 3)

能言善辯維護尊嚴

人在最危險的時候,怎樣抓住問題的關鍵,一語擊中要害,從而驅禍得福,其中的奧秘在於能言善辯。

漢代的蕭何,有一次向漢高祖劉邦請求將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讓給百姓耕種。上林苑是一處供皇帝遊玩打獵消遣的大片園林,劉邦一聽蕭丞相居然要縮減自己的園林,不禁勃然大怒,認為蕭何一定是接受了老百姓的大量錢財,才這樣為他們說話辦事的。於是下令將蕭何逮捕入獄,審查治罪。當時的漢宮廷尉為討好皇上,隻要皇上認定某人有罪,廷尉官不惜用大刑使犯人服罪。就在這緊要關頭,旁邊的一位姓王的侍衛上前勸告劉邦說:“陛下還記得原來與項羽抗爭以及後來鏟除叛軍的時候嗎?那幾年,皇上在外親自帶兵討伐,隻有丞相一個人駐守關中,關中的百姓非常擁戴丞相。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麼關中之地就不是陛下的了。蕭丞相不在那個時候謀大利,難道會在這個時候去貪占百姓和商人的一點小利嗎?”

簡單幾句話,句句擊中要害。劉邦深有感觸,終於認識到自己的魯莽,對不起丞相的一片誠心,感到非常慚愧。於是當天便下令赦免蕭何。

漢代的另一位開國元勳周勃,曾經幫助漢室鏟除呂後爪牙,迎立漢文帝,有定國安邦的大功。可後來當他罷相圖到自己的封地後,一些素來嫉恨周勃的虛偽小人便趁機向漢文帝誣告周勃圖謀造反。漢文帝竟然也相信起來,急忙下令廷尉將周勃逮捕下獄,追查治罪。按漢代當時的法律,凡是圖謀造反者,不但本人要處死,而且要滅家誅族。就在周勃大禍臨頭的時候,薄太後出來勸文帝說:“當皇上還沒有即位的時候,周勃手裏拿著先帝留給你的皇帝玉璽,又統帥著主力部隊北軍,是謀反的最佳時機,但是他一心忠於漢室,幫助漢室消滅了企圖篡權的呂氏權力,把玉璽交給了陛下。現在丞相回到自己小小的封建莊園裏居住,怎麼反而在這個時候才想起謀反呢?”

文帝一聽,心中的疑慮頓時煙消雲散,立即下令赦免了周勃。

蕭何、周勃太難臨頭的時候,有人出來為他們辯白,講明事實真相,分析合情合理,從而免去了二人的大難,這都是說辯中言語的巨大威力所致。

引證事實揭露真相是論辯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在辯論中,善於發現疑點,戳穿謊言,恢複事情的本來麵目,是取勝的關鍵。

1946年,李先念曾和周恩來一起,就中原停戰問題同國民黨實力派談判。

國民黨代表郭懺在前一項議程還沒討論完的情況下,就要求討論所謂中共中原軍區部隊挑起軍事衝突問題。美方代表對他的這種無理要求竟默然相許。郭懺更加得意,拿著編造的所謂“證據”對我中原部隊大肆誣蔑,指責我軍在停戰令下達後仍進攻國軍。

麵對郭懺的無理取鬧,李先念從容不迫,等郭懺話音一落,便站了起來,不慌不忙地說:“我有個問題想請教郭將軍,抗戰八年,你們的部隊一直呆在什麼地方?你說我軍侵占了你們的地方,請問,你們在這些地方的部隊又是在哪兒同日本鬼子打仗?你們從未來過這些地方,怎麼能說這些地方是我們侵占了呢?”

郭懺被問得啞口無言。李先念繼續言道:“八年抗戰,新四軍五師一直堅持在敵後,解放了9000多平方公裏的國土,消滅日偽軍二十餘萬人,經曆大小戰鬥萬餘次,消滅了大量敵人。這些曆史事實,不是郭將軍所能否認的。不僅黃陵的河、塔爾崗、安陸的趙家棚、積陽山等地是我軍的陣地,而且整個鄂、豫、湘、皖、贛邊區都是我軍收複的失地。這裏的每一座村莊,每一個山頭,每一條河溝,都有我們戰士的鮮血和汗水,都印下了我們戰士的足跡。不錯,八年之中,不抗不戰者大有人在;抗戰勝利後,搶占勝利果實者大有人在;停戰令下達後,爭奪地盤者大有人在,人民自有公斷。我軍既有恪守停戰協議之責任,亦有回擊來犯者之權利,‘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是事理之必然。為澄清是非,我提議,雙方代表組成後,不妨去實地視察,聽聽當地老百姓的話,誰是誰非則不言自明。”

一席話,將郭懺駁斥得啞口無言,不僅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狼子野心,以正視聽,同時還大大地提高了我黨我軍的威信,使得敵人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這正所謂事實勝於雄辯,李先念將軍所講的道理之所以氣貫長虹,具有壓倒優勢之力,是因為他用鐵的事實說話,對方假相就會不攻自破。

偷梁換柱巧推理

美妙的語言是智慧的具體體現,而偷梁換柱的推理是美妙語言的最好表達。

有這麼一幅漫畫,主要人物是一個頭頂有三根毛的窮小孩,不妨叫他“三毛”吧。這個漫畫的場境大致是這樣的:

一位闊太太牽著一條哈巴狗上街,見了三毛,想拿他開心取樂,就對三毛說:“隻要你對我的狗喊一聲爸,我就賞你一塊大洋。”

三毛敲了敲腦袋,想了想道:“喊一聲一塊,喊10聲呢?”

“給10塊!”闊太太很大方地吼道。

三毛躬下身,摸著狗,一連喊了10聲“爸”,闊太太大笑一聲,真的給了三毛10塊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