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身體軀幹因其脆弱、易受攻擊等特性,往往對於距離非常敏感,它總是會提出逃避的需求,向大腦請求保護。因此,在確認喜好方麵,它可以被認定為最真實情感的指向標。在談話、交際的過程之中,如果有人出現了身體軀幹的遠離動作,則可以肯定當前所發生的事已經引起他的不適或反感。
胸懷的否定動作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一樣,軀幹部分居住著太多重要的身體器官,有時連同位於軀幹上方的眼睛、鼻子和嘴巴,以及位於軀幹下方的生殖器,均可以納入軀幹所要保護的範圍之內。而這些部分都是人體中最為脆弱的部位,因此更增加了軀幹的敏感性。當人們所處的環境令人愉悅,所麵對的人讓他喜歡時,軀幹就會出現毫無保留的展示。而如果有危險的氣息傳來,或者所交談的話題讓人感到不悅時,軀幹就會出現明顯的否定動作。
身體軀幹的否定動作主要以胸前為最大的展示區,有時會是上身的微微轉動,有時則是拒絕轉向自己不喜歡的方向。
在一個商務酒會中,小李正在和自己的一位同事聊天,忽然看到另一個部門的總監端著酒杯走了過來。他朝著小李的方向微笑著,顯得非常和善。小李和同事也笑著向他點頭,可是等到那個人走開,小李卻忽然問同事:“你和他不會有什麼矛盾吧?”
同事很詫異地問:“你為什麼要這麼問?”
小李說:“沒什麼,我隻是覺得你好像不太喜歡他。”
同事見狀,隻好點點頭,說:“我們之間有些小摩擦,我確實不太喜歡他。但你是怎麼知道的?難道我剛才表現得非常不禮貌嗎?”
小李笑著說:“不,你剛才的微笑很誠懇。隻是在他走過來的時候,你微微朝我這邊轉了一下身,好讓自己不正麵對著他。所以我猜你可能不喜歡這個人。”
同事一聽,才恍然大悟,大讚小李心細如發,這都能被他看出來。
身體軀幹通過轉移胸部朝向而進行的否定行為並不限於距離。有時,當兩個互相爭論的人離得非常遠,他們的胸部朝向也會微微轉變,身體也會出現傾斜,以讓自己更遠離對方。這說明造成他們真正不適的並不是彼此之間的身體距離,而是心理上的厭惡感。
敞開胸懷的歡迎
與表達自己厭惡情緒的胸懷否定動作原理相同,在表達自己正麵情緒時,人們非常樂於展示自己的胸前和身軀位置。通過對胸懷的展示,大腦傳遞著一種不設防的快樂,因愉悅、安全感、舒適感等正麵因素而產生的歡迎態度,在這一動作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一個年輕的母親下班回家,當她經過一條小徑,不得不和一些陌生人相對而行並擦身而過的時候,她會不經意地將身軀轉向與對方相反的方向,或者將自己的雙手抱在胸前,或是拿自己的包擋在身體軀幹的前側。但是,當她走進家門,看到自己的小孩時,她會挪開身前擋在自己和孩子之間任何的事物,還會張開雙臂完全地展示出自己,將孩子擁入懷中。
將自己的胸懷完全展示出來,讓人們顯得非常熱情。在喜歡擁抱的一些國家中,有些人隻是禮節性地伸出雙手來擁抱對方,而有些人則會將雙臂完全打開,讓自己的身體全部展示出來。後者相對於前者便顯得更為熱情,精神狀態也更為亢奮。
轉移胸部朝向以及傾斜身體所傳遞的是負麵情緒,而敞開懷抱則明顯伴隨著正麵信息的傳遞。敞開懷抱,代表對自己喜歡的人完全信任,因此將自己最脆弱的部分展示給對方。而轉身則代表要用背部來麵對那些不喜歡的人,這同時也是一種防備與抗拒心理的體現。
以軀幹動作分類人群
中國有句古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但是當一群人混在一起,又如何去區分他們之間的關係呢?
一個擁擠的會議室裏,開會的人坐滿了大廳,大家為了一個問題爭論不休,雖然表麵上依然保持著一片和諧的氣氛,但其實已經劍拔弩張。此時,對持有不同意見的人群進行分類,並不需要從頭聽他們闡述一遍自己的意見,而隻需要看他們的身體軀幹動作,就可以達到目的。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持有相同觀點的人會產生親密感,他們會選擇坐在一起,以形成統一的陣營。如果是不能坐在一起的人,觀察他們的軀幹,會出現明顯的傾向對方或靠近對方的動作。而那些持有相反意見的人會努力控製自己的身體不要和別人接近,並且盡量傾向與之相反的方向,以此來告訴別人:我不讚同你!當然,這種表達很多時候都是下意識的,也因此而顯得更加真實。
雖然軀幹動作可以很明顯地告訴觀察者動作施動者此刻的情緒狀態,但對它的觀察依然要秉承情境判斷的原則。在同一個會議室裏,如果有一個新人做出軀幹後傾或者轉向的動作,並不能說明他對會議發言者持有反對意見,也許僅僅是因為他感到非常緊張以致於身體僵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