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事能知足心常樂(1 / 2)

事能知足心常樂是一種心境,一種感悟,更是人生之至理,生存之智慧。懂得知足方能常樂,清代紀昀(曉嵐)的老師陳白崖就曾手書一副對聯“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懸於書室。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過分膨脹自己的欲望隻會讓心靈疲憊痛苦,不堪重負,還是知足常樂為好。

人活一生不滿百歲,都是匆匆過客,何苦要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煩惱無邊呢?人活著不需要費盡心機追求錦衣玉食,隻要有粗衣淡飯能夠解決溫飽就夠了;也不需要拚命地去追求高大寬敞的房屋,隻要有一間不大不小幹淨整潔的屋子能夠遮風避雨也足夠了。一切東西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何苦讓欲望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呢!

的確,知足常樂,對自己目前擁有的感到滿足,無過多的不切實際的奢望,就能始終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緒上的穩定。普希金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裏那貪婪的老太婆有了漂亮的小木屋就想要高大的樓房,有了高大的樓房就想當女皇,當上了女皇又想當海上女霸王,竟然妄圖控製金魚。在不斷攀升的欲望的促使下,最終什麼也沒有得到。這都是因為不知足引起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懂得知足才能常樂。

富人無歡,在厭倦了所擁有世間的榮華富貴後,決定告別人間,正當他準備自行了斷時,看到了一無所有卻十分快樂的窮人知足——擁有溫暖的陽光他感激地微笑著,能夠自由地呼吸路邊的空氣,他開心地微笑著,麵對路人他坦誠地微笑著,從來就沒有什麼煩心的事情,盡管他身無分文,但是他卻擁有快樂。

富人無歡從中得到啟發,決定放棄死亡,追尋曾經擁有的快樂。他決定把隨身攜帶的99枚金幣送給擁有快樂的這位窮人知足,內心祝福他從此更加快樂。

窮人知足得到了99枚金幣。大喜過望之後,從來沒有擁有過如此巨大財富的窮人知足,開始不“知足”起來,他開始有了夢想,希望攢足100枚金幣。

於是窮人知足開始向路人乞討,不單是食物,更多的是乞求食物和錢幣。隨著窮人知足實現100枚金幣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他開始失去快樂,雖然得到了些許錢幣,但還遠遠沒能達到他夢想得到的另一枚金幣的價值。他向路人投去的不再是自然淳樸的微笑,而是一種貪婪、做作的、近乎諂媚的笑顏,路人投以不屑、驚恐或冷漠的表情,而這給窮人知足心理上難免造成了許多的壓力,難道自己有追求財富的夢想是錯誤的?難道渴望擁有財富也是錯誤的?窮人知足在迷茫中開始憂慮、鬱悶起來,健康的身體也開始每況愈下。終於有一天,窮人知足病倒了,被往昔那些好心的窮人兄弟送進了醫院。

富人無歡得知窮人知足住院的消息後,決定去看望知足,因為知足畢竟在自己百無聊賴、意尋短見時,給自己以啟發和慰藉,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使自己對財富和快樂有了新的感悟。

富人無歡趕到醫院,原本已一息奄奄的窮人知足,在得知探視者就是贈送自己99枚金幣的富人時,他笑了,笑得有些開心,也有些曖昧,“先生,您當時為什麼不送我100枚金幣呢,擁有100枚金幣,那可是我的願望啊!”

“我當時身上隻帶有99枚金幣,我把它們全部送給了你以表示感謝,因為正是你的快樂,使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