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人生的選擇各不相同,若是官實在是當膩了,也可以掛冠而去,辭官之後他們即回歸百姓,成為吃瓜群眾中的一員,但他們畢竟曾經為官,他們的政治經驗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一旦朝廷需要他們,可以讓他們再披袍服,重返朝堂。
即便是一些被革職的官員,隻要所犯之過不在不赦之列,也還是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的。朝廷看重他們過去的辛勞,給他們誠心改過的機會。
有這樣寬鬆的退出機製,帝國的官員們漸漸有了骨氣、硬氣和傲氣,誰敢惹我不爽,我就辭官給你看,嚇死你。
除了龐大的官僚係統,帝國的另一個支柱就是勳爵集團。
勳以酬功,勳官是給有功者的特殊褒獎,勳官雖不及職官有實權,也不及散官那樣有較高的政治地位,但勳官也有他的好處,一來是獲得的門檻較低,隻要於國家有功,無論貧賤都能取得,取得之後有實惠,可以多分田,可以少交糧,可以減免徭役,可以納妾蓄婢,還可以優先為吏。
有了這許多的好處,大晉的勳官含金量還是很高的,這些人也就成了新朝的擁護者。
而獲得勳官者多是軍人。
爵以定尊卑,凡天下封爵者都算是皇帝的親戚,好處那是一定少不了的。皇親國戚自然地位不同常人,既然已經高人一等,再幹吃完飯砸鍋的事就顯得那麼有些不厚道了。
官商的名字各不相同,叫法各異,形態各異,但骨子裏卻都是一路貨色,他們依附皇權,狐假虎威,在外麵撈取好處,一麵自肥一麵滋潤著他們的靠山。
他們壟斷了很多領域,主宰著眾多的行業,成為王朝直接幹預經濟的先鋒和主力。
使用得當時他們的色彩是灰白的,他們是帝國的支柱,使用不當時他們的色彩是灰暗的,會成長為帝國的掘墓人,所以朝廷對他們的態度也是十分複雜的,既利用又防範,既打壓又庇護,既待之若親子,又常恨之入骨。
對這樣的三股勢力,帝國要有所區分,要有不同的對策,這些問題過去陷入事務性泥潭的李默沒有時間去細想,現在卻不得不進行深思熟慮。
這一天李默來到李道遠的開元侯府。
大夏後期封爵很濫,郡王、國公滿天飛,李道遠一度被封為郡王。新朝初立,為了籠絡人心大體保留了前朝的封爵,但相應的福利卻被削奪殆盡。
這當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上上下下,裏裏外外,怪話連篇,牢騷很多。
李道遠急大哥之所急,主動請求降低爵位,希望能帶個好頭。
但事與願違,其他人根本不買賬,一個個烏眼雞似的,誰敢削奪他們的爵位他們就噴誰。
牢騷太多了,李默不得不重視起來。
這次來李道遠府上就是向他討教。
李道遠雙手一攤:“別找我,我也沒轍。”
李默道:“你前陣子給我出了那麼好的主意,這會兒怎麼啞巴啦,就什麼都想不出來?”
李道遠道:“哥啊,你真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那主意是我出的嗎,我有那本事?你真是高估我了。我不過是替人傳話罷了,是誰,你心裏應該清楚。”
李默道:“我不管,總之這件事你務必給我再想個主意出來。”
李道遠道:“這算威脅嗎?”
李默道:“看你上不上路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