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墨擬和朱批(1 / 2)

第一步,罷政事堂。

政事堂統管六部,獨立於皇帝,有權直接以自身名義發布政令。

皇帝對政事堂的監督手段有限,一旦遇到昏君或權臣,極有可能造成君臣形勢易位,內外倒懸的狀態,這與皇權至上無上的國體是矛盾的,所以政事堂不應該存在。

第二步,設內閣。

承認皇帝是人不是神後,就需要辦一些人事,皇帝為了治理這個龐大的國家,需要一些得力的助手,這些人無宰相之名,但往往有宰相之實,他們辦公的地方位於宮內,故而被稱之為內閣。

內閣裏麵沒有宰相,隻有輔佐皇帝的大學士。

這些大學士聚集在內閣可不是為了研究學問來的,他們要就國家治理方麵給皇帝提供必要的谘詢,充當皇帝的顧問,甚至在皇帝的授權下就某事給出自己的處置意見。

除去皇帝授權這一層,他們幹的活跟以前的宰相其實沒有多少區別。

所以他們又被稱之為“無宰相之名的宰相”。

內閣是皇帝的顧問和助手,六部就成了分擔天下政務的最高行政機關。

九寺五監則是承擔某一專項事務的最高事業單位。

蕭梁和夏朝在軍隊治理方麵都是樞密院和兵部分立,樞密院掌軍令,兵部掌軍政,新朝將二者合二為一。

撤樞密院,權歸兵部,以兵部為最高軍政軍令機關。

複建五軍都督府,作為高級武將的回翔之所。

改監察院為禦史台。

改宮務局為內侍省。

並禦書房、殿中省為秘書省。

保留衛府,仍為最高治安機關。

地方治理上州縣體製不變,唯在州之上設立監察區,由禦史台派監察禦史定期巡視。

人事安排上,馮布、唐百川、詹孝川、裴如卿並為內閣大學士,馮布為首席大學士。

以徐文勝為吏部尚書,繆錦林為戶部尚書,孫伯龍為禮部尚書,紀逡為兵部尚書,唐安貞為工部尚書,張伯駒為刑部尚書。

以薛士農執掌禦史台,蕭震川執掌衛府,宋蘊執掌秘書省,趙山大接掌西京兵馬使。

建立禁軍六支,曰左右金吾衛軍,左右羽林軍,左右神武軍;

另有禁衛三大營,曰千秋營,神機營,花旗營。

南衙軍改鎮為師,下轄旅,團,隊,夥。

降興元府為寧州,江都為揚州,江陵為荊州。

整體改革完成之後,各級官員紛紛赴任,大晉的新氣象一下子就出來了。

李默時刻緊盯著他的王朝,觀察它一絲一毫的變化,為他高興為他揪心,為他歡喜,直到他看到一個嶄新的王朝在他的一手操控下逐步走向正軌,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夜已深,李默打了盹兒之後再次睜開眼。

內侍馬鈺連忙遞上一塊熱毛巾,李默擦了擦臉,問馬鈺幾更天了。

馬鈺接過毛巾,舉在頭頂,轉身交給小宦官,一麵扶李默起身,一麵回道:“回主子,已經三更天了。”

李默哦了一聲,伸了個懶腰,望著對麵案上高高堆起的文牘,想哭。

各地和各部的奏折經秘書省轉入內閣,由內閣當值郎中分出輕重緩急呈遞當值大學士,大學士初審之後批轉六科郎中,六科郎中共有二十三人,分三班,不間歇在內閣供奉,他們頂著郎中之名,但地位不高,多是六七品官,年輕睿智、忠誠無私是他們共同的特點,他們是由內閣首席大學士提出具體要求,由吏部在全國範圍內甄選,經內閣考核入閣服役,服役期三到五年,然後外放,起步至少是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