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金口玉言,一錘定音,這樁官司就此了賬。
漢中即平,各路大軍雲集漢中,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入蜀平叛,恰在此時一條消息從成都傳來:
有人把寧買盛的人頭斬了下來。
維州刺史韓江上募兵三千討賊,一鼓作氣攻陷成都,生擒寧買盛,斬於菜市口。
這個結果倒是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之外。
前大夏軍神韓江山因平江南失利被棄之於荒野多年,如今終於找到機會東山再起了。
陳應人、寧買盛之亂不過三個月就平定了。李默不僅收複了漢中、蜀地,還據此廢了大夏的“財神爺”。
楚王寧是恭因受寧買盛的牽連被迫辭官歸府,若非李默為之求情,隻怕項上人頭難保。
而今雖然被逼退,又被降了一等爵位,但到底保住了身家性命,說起來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寧買盛、陳應人造反迅速被平定,把涼州的唐安貞嚇的夠嗆,河西王的夢是做不成了,當下上表朝廷自稱年老體衰,希望能歸朝養老,得到允準後就跟著李道遠進京請罪來了。
李默安撫道:“你何罪之有,這些年你為朝廷鎮守西北,開疆拓土,安撫百姓,功勞甚大,而今你年紀也大了,就留在長安享享清福吧。”
唐安貞以為自己從此就要坐冷板凳了,沒想到李默量才使用,讓他做了工部尚書,而且還是個實權尚書。
初定長安時,因為各項條件不甚成熟,財政大權一直由寧是恭把持,實踐證明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寧是恭明裏暗裏還在頑抗。
所以逼反寧買盛的目的不僅僅是收複蜀地,也不僅僅是假道伐虢搞掉陳應人。李默真正的矛頭是要弄掉坐在他身邊的“財神爺”寧是恭。
現在終於功德圓滿,如願以償了。
從“財神爺”手裏奪回了財政大權後,李默就有足夠的精力重塑六部。
他把吏部交給了徐文勝,鑒於徐文勝資曆有限,隻擔任了侍郎一職,但尚書常年請假在家休養,所以部裏的一切都是徐文勝一個人說了算。
戶部交給了繆錦林(尚書)、陳河陽(侍郎,兼鹽鐵、轉運使)。
禮部交給了詹孝川,同時讓孫伯龍(孫大牙)為侍郎。
兵部交給了梅華庵(侍郎)。
工部是唐安貞。
刑部給了張伯駒。
加上已經控製的衛府(蕭震川、戴讓)和京兆府(薛士農)。
長安已經完全處於李默的掌控之中。
地方上河西大都督由李默的親信李道成出任,鳳翔大都督由郭槐出任,漢中大都督由胡誌庸出任,成都大都督由趙山大出任,河東、雲州、潞州、河中四地則由周湛主持。
長安城內,除了西京兵馬使石杜卜關係稍遠以外,其他各要害都由李默的親信把持。寧州權貴落幕,現在是河東人當家。
重建之後的六大禁軍,真正有實力的有兩支,神武軍和神機軍,分別由林哥兒、李雙喜擔任主將。
皇帝在他的遊樂場(未央宮)裏玩的不亦樂乎,寧買昌是個聰明人,既然逃脫不了做傀儡的命運,那就好好地做個傀儡,心無旁騖,使勁折騰。
寧家江山已經改姓了李,這一點隻要眼不瞎都能看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