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買昌把牙一咬,設宴請成都大都督張賀過府飲酒,席間摔杯為號捆了張賀,派親兵包圍驛館準備捕拿李仲生。
誰曾料想李仲生早有準備,見寧買昌起兵就從設計好的小道跑路了。
寧買盛造反了。
檄文裏說朝廷出了奸臣,害死了傅太後和寧澍,他要起兵“清君側”。
李默聞訊樂開了花。
立即進宮告知寧買昌,寧買昌正在主持新一屆的花魁娘子選拔賽,聞言大怒,立即下詔褫奪寧買盛一切官爵,著天下兵馬大元帥李默出兵征討。
李默叫來胡誌庸和竇融,命二人立即組織南征。
二人早有準備,三日內五萬兵馬已經齊備,分走子午道、褒斜道南下,與此同時鳳翔大都督郭槐也出兵陳倉。
關中出兵進擊蜀地,關中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陳應人驚怒交加,外帶後悔。本來是想避開李默,跑到漢中去躲清閑,這下可倒好,寧買盛那蠢貨不知道吃錯了什麼藥,非要去造反,這一反可把他給坑苦了。
現在他若出兵入蜀,後方空虛,李默來了肯定賴著不走,地盤丟了,自己就是個屁!
即便冒險入蜀平定了寧買盛之亂,那也呆不長久,蜀地那麼大,不是你一家獨大,早晚還不是被李默所擒。
那麼不出兵呢,說不過去啊,畢竟關中大都督之設本來就有牽製蜀地的用意,蜀地出了叛亂,你有什麼理由不出兵?
到時候李默扣你一頂通賊的帽子就能收拾了你。
說來說去,都是特麼的寧買盛蠢,真是坑死人不償命的貨!
恰在他搖擺不定的時候,寧買盛的使者到了漢中,騎馬遊街很是得瑟了一把。
陳應人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故此把心一橫跟著寧買盛一起反了。
李默聞訊,即以郭槐為漢中行營都統,督率各路兵馬先破陳應人,再入蜀。
當初陳應人被匈奴人裹脅成了大夏的叛徒,麾下舊部就散了一半,到寧買昌稱帝赦免其過後,麾下舊部又散了一半,到漢中後雖拚湊起了五萬兵馬,卻都是烏合之眾。
與郭槐接戰後連戰連敗,又被胡誌庸襲破了漢中城。
陳應人狼狽逃奔蜀地,被竇融舊部於仙河穀設伏擒獲。
郭槐欲見陳應人一麵,謀士勸道:“衛王,寧州勳貴也,資曆不下主公,人脈深厚,難免不為主公所忌憚。將軍何不就此除此大患,也是奇功一件。”
郭槐大喜,當下授意麾下刺死陳應人,送其遺體回長安。
李默聞訊大喜,暗讚郭槐會辦事,像陳應人這樣的老家夥,當然是死一個少一個,越少越好。不過麵子上的功夫還是要做一做的,李默寫信給郭槐,痛斥他治軍不嚴,用人失察,導致衛王陳應人殞命,說陳應人造反實屬被部下裹脅,絕不可能是心甘情願,責備郭槐為人糊塗,辦事馬虎。
郭槐也很配合地上書請罪,自請辭去本兼各職,回京等候議罪。
事情鬧到了皇帝寧買昌那,寧買昌正準備下場去打馬球,聽了這話便道:“陳應人是真造反,他的反書我都看了。依朕看他是死有餘辜,郭將軍何罪,太師未免太苛刻了。聽朕的話就別回來了,休息兩天繼續南下平定蜀地是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