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機遇如風,勇敢做個捕風者(1 / 1)

人人都渴望得到好的機會,好機會不僅是通向成功的起點,更是每個人獲得快樂心情的契機。但是,好機會卻往往“千載難逢,萬劫難遇”。星雲大師曾說:“所謂機會,需要緣分,也需要爭取。”如果你正在等待機遇的垂青,正在期待快樂的降臨,那麼,不要求諸於人,先求自己吧!

有一種鳥,它能飛越太平洋,依靠翅膀,依靠風,還有一小截不可缺少的樹枝。

從此岸到彼岸,是一段遙遠而漫長的旅程。出發時,它會把樹枝銜在嘴裏。當它累了,就會把樹枝放到水裏,然後站在上麵休息一會兒;困了,就在上麵睡覺;餓了,就站在上麵捕食。

誰能想到,一隻鳥飛越太平洋所依靠的僅僅是一截樹枝呢?

這隻小小的鳥兒,難道不是生活的強者嗎?當它等不到跨洋越海的順風船時,便聰明地為自己造了一艘由一截樹枝做成的船,乘風破浪,果斷前行。如果隻是靜靜地等候所謂的“順風船”,隻怕耗盡餘生也無法得償所願。

聰明人不會把光陰消耗在無謂的等待中,他們總是能夠尋找到恰當的時機和方式,從而將一切推向高潮或導向更完美的福地。“機會在心裏,在能力裏,在理想裏,在結緣裏。”

仔細體悟法師對機會的解釋不難發現,大師認為得到機遇既需要緣分,也需要個人能力來支持,還需要去樹立理想,主動爭取機會,取得成功。所以大師才敬告世人,不要光顧著等待,也別忘了爭取。

生命的消亡常來自於懶惰和等待,“守株待兔”的事情並不會每一天都發生。人生是在一個個機遇中度過的,而人本身是在拋棄一個個機遇中度日。因此想要有一番成就、一段精彩的生命曆程,就必須要主動去為自己爭取出路,抓住那些讓自己施展拳腳的機會。

西方有句諺語說得好:“機會老人先給你送上它的頭發,當你沒有抓住再後悔時,卻隻能摸到它的禿頭了。”一個人有學富五車的學問,有統帥眾人的才幹,也要有合適的機會讓他展現,否則他也不過是不被人重視的庸常之輩。那些坐待幸運從前門進來的人,往往忽略了幸運也會從後窗進來。隻有敢於衝鋒、主動進攻的人,才能發覺並抓住勝利的時機。

一位探險家在森林中看見一位老農正坐在樹樁上抽煙鬥,於是他上前打招呼說:“您好,您在這兒幹什麼呢?”

這位老農回答:“有一次我正要砍樹,但就在這時風雨大作,刮倒了許多參天大樹,這省了我不少力氣。”

“您真幸運!”

“您可說對了,還有一次,暴風雨中的閃電把我準備焚燒的幹草給點著了。”

“真是奇跡!現在您準備做什麼?”

“我正等待發生一場地震把土豆從地裏翻出來。”

老農是個坐等機會者。雖然好運有時候會光顧他,但不可能永遠都是,他坐在樹墩下不過是在浪費時光。

偉大的成就永遠屬於那些富有奮鬥精神的人們,而不是那些一味癡等的人們,良好的機會完全在於自己的創造。如果你以為個人發展的機會在別的地方,在別人身上,那麼一定會遭到失敗。機會其實就在每個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來的橡樹包含在橡樹的果實裏一樣。

星雲大師說:“機會不是完全靠別人給予,也不會有上天賜予,機會還是要靠自己創造。”

智者所創造的機會,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正如櫻樹那樣,雖在靜靜地等待著春天的到來,卻無時無刻不在養精蓄銳。人在等待之時,不能放鬆養精蓄銳的積累,還要時時窺測方位,審時度勢。機遇這東西稍縱即逝,好運也不是常常都有,人們單單去發現它遠遠不夠,還要懂得利用它,同時為自己製造更多的機遇。機會並非均等,它出現的幾率也是未定,但強者往往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穩穩地把握住生命的航向,為自己開拓出一條更好的出路。

著名劇作家蕭伯納曾說過:“人們總是把自己的現狀歸咎於運氣,我不相信運氣。出人頭地的人,都是主動尋找自己所追求的運氣;如果找不到,他們就去創造運氣。”

生活長久,機運一時。行動宜速,享受宜緩。機遇是一次次偶然的爆發,人們如不行動迅速,待到錯過才捶胸頓足,就於事無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