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是觀測容器內流入水增加情況來計量時間﹐叫作“浮箭漏”。
“浮箭漏”是在漏壺中插入一根標竿(稱為箭),箭下用一隻箭舟托著﹐浮在水麵上,流入壺中時﹐箭上升﹐藉以指示時刻。
所謂“稱漏”,就是是以滴水的重量來計量時間漏壺。
一般包含漏壺和量稱工具兩個組成部分:一杆吊著的秤﹐受水壺掛在秤鉤上。
巫長生笑了笑,摸著腰間的這個物件說道:
“這是我自己發明的‘滴漏’,我叫它‘地支滴漏’。”
“這個‘地支滴漏’就像你看到的這樣我做成葫蘆狀,全部是用銅做的。兩頭都是密封的,中間的連接位置我留著一個小孔,使用時將‘地支滴漏’垂直放置,有水的部分在上麵,沒有水的部分在下麵。那麼,有水的部分中的水就會從中間連接的小孔慢慢滴到下方。”
巫青葉問道:
“那麼你這個‘地支滴漏’是怎麼計算時間的呢?水流速度與壺中水的多少有關﹐你的這隻漏壺隨著壺中水的減少﹐流水速度也在變慢。這樣﹐就直接影響到計時的穩定性和精確度。”
巫長生回答道:
“對於‘地支滴漏’中水的量我是經過反複實驗,精確計量的,所以已經將水流速度的影響排除掉,不會影響計時,水從上方滴到下方的時間剛好是一個時辰,所以我叫它‘地支滴漏’。”
“而且我在‘地支滴漏’的壺體表麵加了一個可活動的鐵片,上麵刻著十二地支的字樣‘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次上壺的水滴完後,就是一個時辰,我就往下推動一格鐵片來計時。”
“滴水的聲音隻有在安靜的環境下才能聽得清清楚楚,讓我能夠判斷‘地支滴漏’上方的水是否滴完,所以我這個‘地支滴漏’正適合我們這次山洞的探險。”
巫青葉點了點頭,說道:
“我們深入山洞中,的確需要一個計時的工具,長生門主想的很周到。”
巫長生笑著回答道:
“青葉謬讚了。主要是我們手中的皮氣囊就這麼幾個,起碼要留一半回去的使用量,我做了這個‘地支滴漏’不但是想計算我們我們進入山洞的時間,也想看看我們帶的皮氣囊能在山洞裏支持多久。”
兩人繼續往山洞裏走。
越往裏走,山洞越窄,最後隻餘可容一人通過的狹長小道。
巫青葉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解了身體的不適感,拉住還想往裏麵走的巫長生,說道:
“長生門主,我們還要往裏麵走嗎?裏麵怕是死胡同了,這麼小的地看來也不會有什麼東西了!”說完,忍不住輕咳起來。
巫長生連忙幫巫青葉拍了拍後背,小聲說道:
“青葉,再往裏走走吧,走到底我才會死心。雖然我也感覺希望不大,但是我們總不能半途而廢吧。”
巫長生拿起多刺蘆薈照了照‘地支滴漏’上的地支計時表,從開始使用皮氣囊到現在已經過去1個時辰了,皮氣囊差不多也用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