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端詳姿態,探秘心理(5)(1 / 2)

如果聊天的過程中,對方不停地碰觸自己的頭部,比如輕輕敲打頭部、撓頭、抓頭發、以手掌按揉太陽穴等,這表明他正在思考問題。如果他的動作突然加快起來,說明他加快了思考的速度。

在談話中,觸摸自己的臉部是很常見的。尤其是觸摸口、鼻附近。如果是用手指觸摸鼻子,則表示正在盤算如何拒絕對方。指尖頂著鼻翼,是懷疑對方的話,不斷重複這一動作則表示“拒絕”。手指堵在鼻子下麵,表示心裏很不高興。

低下頭,用手捏捏鼻梁。這個動作表示自我衝突激烈,正在集中精力思考問題,以便作出決策。商業界人士常用這種姿態表達其對現狀不滿或陷於困境的意思。這種時候,我們最好保持安靜,等著他理清思路。一般情況下,他會在短暫的沉默之後對正在討論的事情提出異議,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手托下巴,眼睛注視前方,表示他正在思考,而且感到很迷茫。初次見麵的人如果這樣做,往往表示不想再談下去,或是有“我很忙,還有別的事要做”的拒絕含意,希望能盡快結束談話。如果一個人總是習慣性地用手托著下巴,則表示此人不誠懇,總是試圖掩飾自己。

不停地撫摸下巴,說明他與對方話不投機,他根本沒聽對方在講些什麼,而是在想自己的問題。

用拇指托著下巴,其餘手指遮住鼻子或嘴巴,說明此人對探討的問題有自己的見地,很可能是不同意對方的意見,但又不方便指出來,所以下意識地用這種具有防衛性的姿勢防止自己說漏了嘴。一般來說,交談過程中用手遮住鼻子或嘴巴的人,有兩種可能:要麼是在說謊,借助這個動作來掩飾自己;要麼就是不同意對方的說法,想反駁對方。

聽對方講話的時候,用手托著臉頰,說明你的講話讓他感到很無聊,他希望你能盡快結束話題,讓他發言。喜歡做出這種動作的人比較庸懶,對生活缺乏熱情,喜歡發呆。

手支在腮幫上,用一隻手撐著腦袋,這種動作表示很想依靠某人,需要他人的支持和幫助。他們性格溫柔可愛,比較單純。

聊天時,如果某一方不斷地伸手碰耳朵,那麼他一定已經沒有耐心聽你講下去了,希望能夠截斷對方的談話。他隻想當一個演講者,而不想當聽眾。有這種習慣的人往往有些神經質,內心裏躍躍欲試但又比較膽怯,所以才產生這種多餘的小動作。希特勒就是一位習慣於拉耳垂的人,這也許與他早年不順利的生活有很大關係。

突然抱起胳膊,坐在椅子上架起二郎腿,表明沉默多時的他準備發言了,而且是要發表不同的意見,大唱反調。

兩隻胳膊環抱胸前,身體微轉,說明你給他的印象不是很好,他想找機會走開,結束這次交談。

自然而然地解開外衣鈕扣或幹脆把外衣脫掉,這說明他對交談的對象非常坦誠和友善,並沒有講究客套和禮節。在很多場合,這樣的動作容易被對方誤認為是不尊重、不禮貌的行為,而他沒有注意這些,顯然是沒有把對方當作外人。

在談判桌上或者交際場合,這種動作表示對對方懷有好感,準備開誠布公,希望達成協議。一般說來,不管多熱,如果他覺得問題尚未解決,他是不會脫掉外套的。

至於那些一會兒解開鈕扣,一會兒又扣上的人,就與上麵所說的人不同。他們給人的感覺並不親切,性格猶豫不定,做事遲疑,缺少果斷的作風。

一麵說“我”,一麵指著自己胸部。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動作發出者往往生活空虛、內心缺乏充實感,因此必須借助特定的動作來指示自己。此種情況大多發生在女性韻味十足的女子身上,她們比較清閑,甚至養尊處優,有些自我陶醉。

如果一個人在說“是”的時候,手部做平麵的運動,那麼實際上他心裏不願意答應。如果手部做垂直方向的運動,那麼心裏也是在說“是”。前者,陽奉陰違,不可信賴,交往起來可能會有後患;後者心口如一,待人真誠,可以深交。

邊笑邊說的人。與這種人交談你會覺得非常輕鬆和愉快,他們不管自己或別人的講話是否值得笑,有時候連話都還沒講完他就笑起來了。他們也並非是不在意與別人的交談,我們隻能說這種人“笑神經”特別發達。

他們大都性格開朗,對生活要求不太苛刻,很注意“知足常樂”,而且特別富有人情味,無論走在什麼地方,他們總是有極好的人緣,這對他們開拓自己的事業本來是極好的條件,可惜這類人大多喜愛平靜的生活,缺乏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否則這個世界很多東西都該屬於他們的。

還有種人與人談話時,隻要他們一動嘴,一定會有一個手部動作,以對方所說的話起解釋,強調和說明、補充的作用,如攤雙手、擺動手、相互拍打掌心等等,好像是對他們說話內容的強調。他們屬於外向型性格,做事果斷、自信心強,習慣於把自己在任何可場合都塑造成一個領導型人物,很有一種男子漢的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