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一次上衙(3 / 3)

範理心中冷笑:愣頭青,怎知人心險惡。

隻聽王都事官又講了些話,可能是接著範理進門前的話語講著,他聽了幾句,對這位新長官的印象好了些,這個王大人不像以前幾位長官,新官上任廢話連篇,囉裏囉唆地講了一大堆,有意義的話半句沒有。

王大人的話很簡短地講完,正當大家以為見麵會就此結束,他又開始按照名冊一一點名,讓點到名字的吏員講話,這倒是很希奇的一件事,按照往常那些長官的慣例,不是開完會後,將屬下一個個單獨叫到自己的公房私下“談心”嗎?

範理以前當然也被“談過心”,而且不是一次兩次,他在尚書省的十多年裏,伺候過七八個長官,幾乎沒有一個官員新上任時不搞這一套,這叫“拉攏人心”,這叫“分清異己”,甭管你是好官壞官,不搞這一套行嗎?

範理心中嘀咕著,隻聽那邊排第一位的同僚已經開始按照新長官的要求,開始自我闡述工作及生活中的個人情況,當然隻是大致講一下,如果要詳細地說,隻尚書省內的日常工作就能說到天荒地老。有一個笑話說的是尚書省的一名書吏和工部的一位主事比誰的工作繁忙複雜,尚書省的書吏選擇先說,結果他剛剛說了不過十分之一,工部主事就後悔得想要自殺,因為尚書書吏已經整整說了一天一夜,後來,等到書吏終於將自己處理過的公務全部說完時,工部主事已經升任了工部侍郎。

幾個同僚陸續講完後,聰明的範理總算聽出味兒來了,那幾位同僚一邊要講述自己負責的工作,一邊還要回答新長官不時提出的各種問題,範理一琢磨,便察覺到這位王大人,這番讓大家輪流講話的用意,除了加深對屬下的認識外,恐怕還有“現場考核”分清良莠的意思在內。

範理再次冷笑:毛頭小子,也太過急躁,一次見麵,幾句話,就能看清一個人?

不過,他雖然作如此想,卻是對王晉的印象又好了些,畢竟,在以前,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從沒有評價及重視過他們這些卑微胥吏的具體工作,更沒有像王晉此刻作的那樣,不管同僚闡述的是好還是壞,都以親切溫和的微笑和不時地點頭,表示他的讚賞和滿意。

範理心中的激憤,是有其客觀原因的,人人都道尚書省工作“煩屑卑冗”,但是這些繁雜的工作,其實都是壓在底層小官和胥吏之輩身上,如第六號房中的各位令史、書令史、書吏以及更卑微的承發吏等小吏。文書公事,從擬稿到正式發出,要經過各道流轉程序,做具體工作的是他們,等到一切圓滿後,那些官老爺乃至都事官這樣的胥吏之首,也隻是大致檢查下格式和內容有無錯誤,然後紅筆畫“行”、“可”,再注上自己的簽名便可。

而一個龐大的帝國,每天有多少公務需要在中央部門等候處理呢?那些官老爺,可曾關注過為他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工作的這些下屬的心酸和勞累?

正在範理神思恍惚之時,輪到他講話了,也許是今天想得太多了,他心情不太好,隻簡單講了兩句,並沒有像平日在同僚麵前那樣,吹噓自己從前的豐功偉績和不凡業績,堂上的新長官頗有興趣的多看了他兩眼,似乎也在好奇這個資曆上功績頗顯,但並不積極自我表現的下屬。

一位同僚接著一位同僚,終於大家都講完了,就要散會的時候,這位一直很和氣很溫和的王大人,突然點了三個人名,這三位,都是今日的“上班遲到者”,其中就有範理,隻見那新長官神色一正道:“三位同僚,不好意思,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本官雖很欣賞三位的能力,也敬佩各位數十年在本房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但有錯必須罰,按照職官令,三位應罰‘小仗十下’,但本房公務繁忙,三位又是年高長者,本官做主,罰本官一月俸祿,代替各位刑責,再罰各位清理堂內雜務半月,以彰律法錯者不可免之本意。各位可有不同意見?”

先抑後揚,三個“遲到者”哪還有意見,即便是滿腹牢騷的範理也隻能裝作感激道:“多謝大人恩典。”心中卻暗道:這人,咋不按套路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