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不要為金錢和工作而憂慮(1)(2 / 3)

你是否知道在陸軍中出現“崩潰”的是哪類人?他們就是那些被分到錯誤工作崗位上的人,我所指的並不是那些在戰鬥中受傷的人,而是指那些在普通任務中陷入精神崩潰的人。威廉·門吉博士是當代最偉大的精神病專家之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主持美國陸軍精神病診療部,他說:“我們發現在軍隊中挑選和安置的重要性,也就是說要派適當的人去做適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使此人相信他的工作的重要性。當一個人沒有興趣時,就會認為他被安排在一個錯誤的崗位上,並產生不受欣賞和重視的心理,他會認為他的才能被埋沒了。我們發現,在這種情況下,他若沒有患上精神病,也會留下精神病的隱患。”

基於同一個原因,一個人也會在工商業中陷入精神崩潰;如果他輕視他的工作和事業,他也可以把它弄得一團糟。菲爾·瓊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菲爾·瓊森的父親開了一家洗衣店,他叫兒子來店裏工作,並希望他將來能接管這家洗衣店。但菲爾不喜歡洗衣店的工作,所以很懶散消極,打不起精神,對工作應付了事,其他事情一概不管。有時他幹脆不來店裏。為此他父親十分傷心,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野心,不求上進,使他在其他員工麵前大大沒麵子。有一天,菲爾告訴父親,他希望去機械廠工作,當一名機械工人。什麼?一切又要從頭開始?老人十分驚訝。但菲爾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最後,他穿上了油膩的粗布工作服,幹起了比洗衣店更加辛苦的工作,而且工作時間更長,但他竟快樂得在工作中吹起了口哨。他開始選修工程學課程,研究引擎,安裝各種機械。當他在1944年去世時,已是波音飛機公司的總裁,並且研製出了“空中飛行堡壘”轟炸機,幫助盟國軍隊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他當初留在洗衣店,那麼他和洗衣店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我想他會毀了這個洗衣店。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會引起家庭糾紛,但我仍然想奉勸年輕的朋友們,不要因為你的家人希望你做什麼,你就勉強自己去幹某一行業。不要貿然從事某一行業,除非你真的喜歡。不過,你仍然要仔細考慮父母給你的建議。他們的年紀可能比你大一倍,他們已經獲得了豐富的智慧。但是到了最後階段,你還得自己做最後決定。因為將來工作時,快樂或悲哀的是你自己。

我在前麵已說了許多,現在讓我給你提供以下一些建議以便你在選擇工作時參考:

1.閱讀並研究以下建議,這是關於選擇職業輔導員的內容。

這些建議是由最權威的人士提供的。它們由美國最成功的職業指導專家基森教授擬定。如果有人對你說他有一套神奇的方法,可以找到你的“職業傾向”,那你千萬不要找他。這些人包括摸骨家、星相家、“個性分析家”和筆跡分析家。他們的方法並不靈。不要相信這種人,他們說可以給你先做一番測驗,然後指出你該選擇哪一種職業。這種人原本就已經違背了職業輔導員的基本原則。職業輔導員首先必須考慮被輔導人的健康、社會、經濟等各種情況,同時還應該為被輔導人提供就業的具體資料。找一位有豐富的職業資料藏書的職業輔導員,並在接受輔導期間充分利用這些資料和書籍。充分的就業輔導服務通常需要麵談兩次以上。千萬不要接受函授性質的就業輔導。

2.避免選擇那些早就很激烈並且擁擠的職業和行業。

在美國,謀生的方法有兩萬多種。想想看,兩萬多種!但年輕人是否知道這一點?在一所學校內,有2/3的男孩子選擇了5種職業,而4/5的女孩子也是一樣。怪不得有少數行業和職業人滿為患,也難怪白領階層會產生不安全感和憂慮感,以及“焦急性精神病”。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你想進入法律、新聞、廣播、電影以及“光榮職業”等早已經人滿為患的行業時,你可要費一番大功夫。

3.避免選擇隻有1/10的生存機會的行業。

例如推銷人壽保險。每年有數以千計的人,他們事先未打聽清楚,就開始推銷人壽保險。根據費城房地產信托大廈的富蘭克林·比特格先生的描述,以下就是這個行業的真實情形:在過去20年,比特格先生一直是美國最傑出而且最成功的人壽保險推銷員之一。他指出,90%的推銷員首次推銷人壽保險時會既傷心又沮喪,而且會在一年之內紛紛投降。至於那些留下來的,10個人當中的一個人可以賣出這10個人銷售總數的90%,而另外9個人隻能賣出10%的保險。換句話說,如果你去推銷人壽保險,那你在一年之內放棄而退出的機會比例為9∶1,而留下來的機會隻有1/10。而且即使你留下來了,成功的機會也隻有1%而已,否則你僅能勉強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