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獲得快樂人生的方法(6)(3 / 3)

“我開始上學了,但第一個禮拜的情況糟糕透頂。其他小朋友總是取笑我的大鼻子,罵我笨,叫我沒有父母的小孤兒。我心裏難受極了,真想打他們一頓。但羅夫廷先生對我說:‘要永遠記住,真正的男子漢是不隨便跟人打架的。’就這樣,我一直沒有跟他們打過架,直到有一天,一個男孩撿起一把雞屎扔在我的臉上,我忍無可忍。狠狠地揍了他一頓,在一旁的孩子都覺得他罪有應得,我因此交了幾個朋友。有一回,羅夫人給我買了一頂新帽子,我很喜歡。

“可是,一天一個高年級女孩把它從我的頭上搶了去,往裏灌水,把帽子弄壞了。她還說,把帽子裝了水,好淋濕我的木瓜腦袋,讓我開竅。我從不在學校哭,但回家後就忍不住了,大哭一場。有一天,羅夫人教給我一個可以化敵為友的辦法。她說:‘波頓,如果你先關注他們,試著幫他們一些忙,讓他們喜歡上你,他們就不會再逗你,叫你小孤兒了。’我聽了她的話,開始努力學習,雖然我在全班成績最好,但並沒有招人妒忌,因為我總樂於助人。我幫幾個男孩寫作文,幫他們寫辯論稿。其中有個男孩害怕人家知道是我在幫他,就隻告訴他媽媽他去抓小動物了。然後偷偷到羅夫人家來,把狗拴在穀倉裏,找我替他補習功課。我還幫一個同學寫讀後感,還花了幾個晚上幫一名女生補習數學。那段時間,村中接連發生了幾樁不幸,有兩位老人相繼去世,還有一個女人被丈夫遺棄,我就成了這四個家庭裏唯一的男性。兩年來,我一直在幫助這幾位老婦人。下學途中,我就會到她們家裏,為她們砍柴、擠牛奶、喂牲畜。

“現在,人們不再嘲笑我,反而稱讚我,每人都把我當成好朋友。我從海軍退役回來,他們都對我流露出真正的感情。我到家的第一天,就有兩百多位鄰居來看我,甚至有人驅車80英裏專程趕來,他們表現出對我真誠的關懷。由於我一直樂於幫助別人,所以,現在我生活中煩惱很少,13年來,再也沒有人捉弄我了。”

為波頓先生喝彩吧!他懂得如何與人交往。他也知道如何排解憂慮、享受人生。

呂普博士也有類似的經驗,他已癱瘓在床23年。西雅圖《星辰》報的司徒爾斯·惠特斯告訴我:“我采訪過呂普博士許多次,我不知道還有誰能比他更無私,更能享受人生。”這位長年臥床的病人是怎麼享受人生的呢?是通過怨天尤人?當然不是。是顧影自憐,自我中心?當然也不是。他做到了享受人生,是因為他遵循了威爾斯王子的誓言:“我為人民服務!”他收集了許多其他癱瘓在床的病人的姓名、地址,然後給他們寫慰問信,鼓勵他們。他還組織了一個癱瘓者病友書信俱樂部,讓大家用書信互相鼓舞,最後發展成了一個全國性的社團組織。他躺在床上,平均一年要寫1400封信,給千百萬同病相憐的人送去快樂。呂普博士與其他人最大的差異在哪裏?就在於呂普博士有崇高的精神和神聖的使命感。他深刻認識到,奉獻精神超越了一切,能給人類帶來真正的幸福。正如蕭伯納所說:“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總是深陷於對世界的抱怨,因為生活不能使他快樂。”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的一句話也令我深受震撼,他常會對那些憂鬱症患者說:“隻要按照這個方法做,保證14天內能治好憂鬱症:每天想著一個人,還要千萬百計使他快樂。”

這句話看來實在不可思議,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將阿德勒博士的名著《自卑與超越》一書中的幾個段落摘錄如下:

抑鬱症是對他人的一種長期憤怒怨恨情緒,目的就是贏取別人的關心,獲得同情和認同,但病人仍因自身的罪惡感而感到沮喪。抑鬱症病人最容易回想到的,多半是類似於:“我記得有一次我很想躺在沙發上,可是我哥哥正躺在上麵,我就一直哭個沒完,直到他不得不站起來把沙發讓給我”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