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交往之敗:最大的傷害反而最有益(2)(3 / 3)

你的工作要得到別人的支持而不是反對,必須喚起別人合作的願望,使他們直接或間接地看到自己的利益。人們都希望得到的是這樣的一種賞識:承認他們正在做的工作是很有價值的,是值得花時間和精力去做的工作。他所做的事情,對他的人生旅程非常重要。

得到最佳合作的關鍵,是給予人們與他們才能相稱的、有意義的工作,並且承認和肯定他們邁出的每一步。這就強調了這一事實:要不斷地得到合作,就必須讓人們做有意義的事情。

防止與人爭鬥

防止與人爭鬥,是成大事者的優良習慣之一的,因為有很多事不是靠爭論就能弄清楚的,必須靠時間和事實來證明。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用爭鬥來對抗爭鬥的結果往往會引起更大的爭鬥。如果你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的話,那你想不想擁有一個神奇的短句,可以阻止爭鬥,除去不良的感覺,創造良好意誌,並能使他人注意傾聽?

想?好極了。底下就是。以這樣開始:“我一點也不怪你有這種感覺。如果我是你,毫無疑問的,我的想法也會跟你的一樣。”

如果你肯認為明天你所遇見的人中,有四分之三的人都渴望得到同情。給予他們同情,他們將會愛你。

戴爾·卡耐基有一次在電台發表演說,討論《小婦人》的作者露易落·梅·艾爾科特。當然,卡耐基知道她是住在麻州的康科特,並在那兒寫下她那本不朽的著作。但是,戴爾·卡耐基競未加思索地,貿然說出他曾到新罕布夏州的康科特,去憑吊她的故居。如果卡耐基隻提到新罕布夏一次,可能還會得到諒解。但是,老天!真可歎!卡耐基竟然說了兩次。無數的信件、電報、短函湧進他的辦公室,像一群大黃蜂,在戴爾·卡耐基這完全沒有設防的頭部繞著打轉。多數是憤慨不平,有一些則侮辱他。一位名叫卡洛妮亞·達姆的女士,她從小在麻州的康科特長大,當時住在費城,她把冷酷的怒氣全部發泄在卡耐基身上。如果有人指稱艾爾科特小姐是來自新幾內亞的食人族,她大概也不會更生氣了,因為她的怒氣實在已達到極點。卡耐基一麵讀她的信,一麵對自己說:“感謝上帝,我並沒有娶這個女人。”卡耐基真想寫信告訴她,雖然自己在地理上犯了一個錯誤,但她在普通禮節上犯了更大的錯誤。這將是他信上開頭兩句話。於是卡耐基準備卷起袖子,把自己真正的想法告訴她。但最終他沒有那樣做。他控製住自己。他明白,任何一位急躁的傻子,都會那麼做——而大部分的傻子隻會那麼做。

他要比傻瓜更高一籌。因此卡耐基決定試著把她的敵意改變成善意。這將是一項挑戰,一種他可以玩玩的遊戲。卡耐基對自己說:“畢竟,如果我是她,我的感受也可能跟她的一樣。”於是,卡耐基決定同意她的觀點。當他第二次到費城的時候,就打電話給她。他們談話的內容大致如下:

卡:某某夫人,幾個禮拜以前您寫了一封信給我,我希望向您致謝。

達:(有深度、有教養、有禮貌的口吻)是哪一位,我有此榮幸和您說話的?

卡:您認識我。我名叫戴爾·卡耐基,在幾個星期以前,您聽過我一篇有關露易莎·梅·艾爾科特的廣播演說。我犯了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竟說她住在新罕布夏州的康科特。這是一個很笨的錯誤,我想為此道歉。您真好,肯花那麼多時間寫信指正我。

達:卡耐基先生,我寫了那封信,很抱歉,我隻是一時發了脾氣。我必須向您道歉。

卡:不!不!該道歉的不是您,而是我。任何一個小學生都不會犯我那種錯誤。在那次以後的第二個星期日,我在廣播中抱歉過了,現在我想親自向您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