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能力之敗:弱者會被打出拳擊台(3)(3 / 3)

1964年2月22日,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鍾士參加60碼跨欄賽。賽前他曾經宣布這是他最後一次參加室內比賽。大家的情緒都很緊張,每個人的眼睛都看著他。他贏了,平了自己以前所創的最高紀錄。鍾士跑完,走回跑道上,低頭站了一會兒,答謝觀眾的歡呼。然後1.7萬名觀眾都起立致敬,鍾士感動得淚下,很多觀眾也流下眼淚來。一個曾經失敗的人仍然繼續堅持下去。他不放棄,而愛他的人們就愛他這一點。

他參加1964年東京奧運會,在110米欄賽中跑出13.6秒的成績,得了第一名,他終於贏得了金牌。

後來他在一家航空公司工作,擔任業務代表。他自願協助推廣所在城市的體能訓練計劃,他的活動得到了極為了不起的影響。

有一次,他對一群年輕人演說,引誦了加拿大作家塞維斯的詩句:

孜孜不倦會為你贏得勝利,

臨陣逃脫不是好漢。

鼓起勇氣;放棄畢竟是太容易,

抬頭繼續前進才是難題。

為你受打擊而哭泣——

而死亡也是太容易;

撤退、爬行也容易;

但是在不見希望時卻要戰鬥再戰鬥

——這才是最好的人生之戲。

雖然你經曆每一場激戰,

渾身是傷、是痛.

但是再努力一次——

死亡畢竟是太容易,

繼續抬頭前進才真不易。

海耶士·鍾士的故事使人們想起了歌德的話:“不苟且地堅持下去,嚴厲地驅策自己繼續下去。就是我們之中最微小的人這樣去做,也很少不會達到目標。因為堅持的無聲力量會隨著時間而增長到沒有人能抗拒的程度。”

“每一個問題都蘊含著解決的種子。”這句了不起的話是美國一位傑出的思想家史坦利·阿諾德說的。它強調了一項重要的事實,就是每一個問題內部都自有解決之道。

問題能夠增進你的洞察力、精力以及一般的能力,使生活具有建設性。已故的美國著名電機工程師和發明家查爾斯.克德林深深體會這一點,因此他在通用汽車公司實驗室的牆上釘了一塊牌子,用來勉勵自己和助手。牌子上寫著:“別把你的成功帶給我,因為它會使我軟弱。請把你的問題交給我,因為這才能增強我。”

很多成功的人,他們之所以成功,至少有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學會了尋求對問題的認識。他們不願意讓自己被問題壓垮,更不願意被問題嚇壞。相反的,他們冷靜而實事求是,從各個角度深入地去研究情況。他們向專家以及向那些曾經麵對過相似問題的人請教而獲得建議。他們檢視問題,仔細把問題分解了看,直到他們對問題無所不知。

敢於抉擇手段

鑽研自己的領域。認真地研讀、仔細地觀看、專心地聆聽這行中頂尖的人的言行舉止,並效法他們的行為。成功與不成功隻區別在一些小小的動作:每天花5分鍾閱讀、多打一個電話、多努力一點、在適當時機的一個表示、表演上多費一點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實驗室中多試驗一次。

世界上真正能發現自己,把自己最好最高的強項發揮的人並不多見。有許多人連做夢也沒有想到在自己身體裏麵蘊藏著巨大的能力。隻有毫無畏懼、勇往直前、永不放棄人生責任的人,才會在自己的生命裏有偉大的進展。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沒有人一生都一帆風順,任何人總會遭逢噩運。可是煩惱一定會有結束的時候,難題總會因時間而解決。強者能夠勝利,因為他們在麵臨問題時總是采取積極的反應。然而,要想做到這一點並不簡單。逆境不久.強者必勝。堅強的人處理問題,常采用最積極的方法。積極處理問題,才是關鍵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