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商量鑒寶人選,教授孩童書法(2 / 2)

童聲:詐與妄,奚可焉。

待學生們讀過信篇以後,他將主旨講給大家:這是一篇有關做人講信譽的具體方法。

下午國有成講了有關毛筆的掌故。每個學生麵前都放著一支毛筆,國有成雙手端著一支毛筆講道:“相傳毛筆距今有五六千年的曆史,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就有‘聿’字,這個字就是古代的‘筆’字。戰國時代,不同的國家對毛筆有不同的稱呼,楚國叫‘聿’,吳國叫‘不律’,燕國叫‘弗’,秦國叫‘筆’。傳說秦國名將蒙恬,曾對毛筆進行過改良,蒙恬所製造的毛筆,以木為杆,筆頭用鹿毛為心,外麵再覆蓋上羊毛製作而成,當時的人們把毛筆成為‘蒼毫’。”

唐代的韓愈寫過一本《毛穎傳》,將人比作毛筆,後來,人們便用‘毛穎’作為毛筆的代稱。毛筆還有許多的稱謂,比如‘管城子’、‘中書君’、‘龍須友’、‘尖頭奴’等別名和代稱。古代的人們製作毛筆,都用剛性而又有彈性的獸毛,比如兔毛、鼠毛、鹿須、黃鼠狼毛等,最先製造的毛筆用的多是兔毛。

漢朝皇帝的毛筆用秋兔毫製成,筆杆上鑲嵌了上等的玉石,筆匣上有壁玉、翡翠等,一隻毛筆相當於一百多兩金子。除了使用獸毛以外,明朝的書法家陳白沙,用產自他們家鄉的茅草,製成了‘茅龍筆’寫出的毛筆字剛健有力。

鼠須、馬尾、黃鼠狼毛、野兔脊毛、豹毛、鹿毛和竹絲歸為硬毫一類。山羊毛、雞毛等歸於軟毫一類。剛開始練習毛筆字的人對於書法掌握的教淺,用軟毫較好,慢慢地習慣以後,用兼毫,也就是軟毫和硬毫的毛筆寫書法比較好,但前提是必須有一定的書法功底。

一位學生提問道:“先生,您練習毛筆字多長時間了?使用的是那種毛筆呢?”

在下午的故事環節,國有成刻意安排學生們自由提問,這不比上午的講習經典課程。他接著說道:“我練字時間不長,也就四十多年吧。使用軟毫比較順手,習慣了。”

學會說呢過門一聽先生學習四十多年,一個個不禁發出感歎。

國有成接著講道:“古時候的鍾繇、張芝、王羲之喜歡用鼠毫毛筆。唐代的書法家歐陽通是歐陽詢的兒子,他的毛筆用野貓毛和兔毛製成。花狸貓(野貓)毛在中間,兔毛裹在外麵。南朝梁代書法家蕭子雲,他的毛筆用胎兒的毛發製成。蘇東坡中年喜歡用宣城諸葛豐製作的雞毛筆。”

這還不算,有的書法家還喜歡用禿筆。漢朝初期的宰相蕭何,使用的就是禿筆。陳朝的鄭信、宋朝的杜仲微,清朝的楊汝諧都喜歡用禿筆。我們練習書法,對毛筆應該精挑細選。唐朝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向張旭請教寫書法的道理時,張旭概括了五條規律:一.運筆圓轉。二.筆法合度。三.布置適宜。四.紙筆絕佳.五.變通適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