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教導學生珍惜時光,講千字文洋人來訪(1 / 2)

元朝的書法家趙孟頫說過,如果紙筆不相稱,雖然可以寫出書法,但是學不出最好的書法作品。明朝的書法家李日華說,書法家得一好筆,好像壯士得到一把寶刀;得一良墨,好像統治軍隊的指揮者得到千艘戰船。如果得到一章古代的書法家的作品,則好像九天玄女得到兵符一般。

國有成舉著毛筆問道:怎麼才是一直好的毛筆呢?其標準是‘銳、齊、圓、健’,符合這四個字的就是好毛筆。筆鋒尖銳、齊整、筆頭圓潤豐滿、筆鋒富有彈力,集合這四點於一身的毛筆就是好毛筆。

唐朝的皇帝每天要使用一支毛筆,這些毛筆是全國最高明的工匠特製而成。書法家褚遂良沒有好筆佳墨是絕不寫字的,三國的韋誕不輕易寫字,如果寫字必用書法家張芝製作的毛筆。書法家虞世南和裴行儉卻對毛筆的要求和選擇不嚴格,無論毛筆或者紙張,他們都能寫出漂亮的書法作品來。

國有成話題一轉,根據學堂學生多是貧困子弟的家庭環境,繼續講:古代時,有的書法家由於家境貧寒,買不起紙筆,或者由於日日苦練,消耗量太大,或者出於節省的考慮,他們常常想方設法,采用各種各樣的替代品。

東晉時代的王育,從小孤苦伶仃,靠給人放羊為生,他非常好學,一邊放羊,一邊用水塘邊的蒲草折下來練字。南梁的徐伯珍,常常用竹箭、甘蕉竹筍殼等練習書法。懷素、鄭虔都曾用過植物葉子代替紙張。隋朝的劉仁軌在走路的時候,用手指對著空氣練字,休息的時候在地上畫字。

顏真卿小時候家裏很窮,紙筆缺乏,他就用黃泥漿在牆上刷字。牆壁是他的紙,刷子是他的筆,黃泥漿成了他的墨汁。歐陽修也用荻草練過書法。北宋宰相韓琦小時候家境貧寒,他在門前的大石頭上練字,寫過一遍,用水洗過再寫。不管是烈日當空還是大雨傾盆,他都沒有停止過練習。

你們知道為什麼這些人能在紙筆匱乏的環境下取得書法上的成功呢?國有成不待孩子回答就接著說道: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困難和艱辛,最能磨煉一個人的意誌,堅持長久的人,最終可以取得成功。

就拿剛才講過的例子來說吧,他們能想出種種替代品來代替紙筆,說明他們學習書法的勁頭很大,什麼困難也不能阻擋他們學習。當然,他們知道紙筆來之不易,更懂得刻苦自勵的精神。他們立誌學習書法,用著頑強的毅力,並采用正當的方法,才能在書法上有所成就。

國有成看著學生凝思在毛筆上,他在下課前說了一句:“不管我們是否能成為一名書法家,我們要珍惜紙筆,更要珍惜時光。”

每當國有成講過有關書法的故事以後,學生們第二堂課的書法練習就會更加認真。

時間過得飛快,《弟子規》講習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眼看快到陰曆九月,樹上的葉子落了一半,洋人們沒給國有成回信,國有成並不著急,老子說過,欲速則不達,洋人們沒來講課,他也落得清閑,一心一意地教課就是。學生們幾乎人人都會默寫、背誦《弟子規》,他昨天考察了學生們對於弟子規的理解,學堂裏隻有兩名學生回答的磕磕巴巴,語句有些不順暢,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已經可以流利地背誦《弟子規》,並且還有四五名學生可以解答出國有成隨口挑出《弟子規》內句子的釋義,他覺得應該繼續進行下一本圖書的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