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成喊上兩名學生,到前麵來分別演示稽首禮和頓首禮。
跪的姿勢是兩膝著地,直立身體,臀部不著腳後跟,是對地位高於行禮者尊敬的姿勢。長跪是跪的一種方式,挺身直立,用膝蓋和腳指頭來支撐身體,跪拜習慣上以先下右膝蓋為禮。
接著,國有成讓三名學生上前示範跪禮。
國有成衝大家拱了拱手,學生們也對先生拱了拱手,他接著講了拱手禮的常識:拱手的做法是雙手抱拳前舉,乍一看好像帶著枷鎖的奴隸。這種拱手的禮儀,以前表達的含義是願意做對方的奴仆,表示相當尊重對方。在古代時,拱手與作揖並不相同,作揖需要鞠躬,後來人們才漸漸地將作揖禮簡化,拱手和作揖逐漸經常混用。
謙德學堂的孩童們紛紛學著先生拱手禮的姿勢,彼此拱手做禮。
國有成接著講了作揖:作揖的方式為雙手抱拳前舉,同時身體前傾,膝蓋略彎,很多時候常常是舉手而已。嚴格來講,作揖抱拳的通常方式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包住或者蓋住右手,這是“吉拜”,反之則為凶拜。因為人們經常使用右手,在抵禦或攻擊他人的時候采用的多是右手,作揖時左手在外,而把用於攻擊的右手包含在內,是一種有好的表達方式。
國有成看到有的孩子故意把左右手弄反,並沒有喝止,他沒有停下講課的進度。孩子們活潑好動,大部分的同學可以接受,並記住就行,
他接著講述了見麵禮,一名學生站起來問道:“先生,見麵禮,我知道。是一個人到另一人家裏擺放帶的禮物,這跟理解有什麼關係呢?”
國有成誇獎了提問的學生:“問得好,見麵禮是人們見麵以後打招呼的一種方式,不單單是禮物。比如咱們現在打招呼,見了麵就是一個千。下麵要講的就是見麵打招呼的禮儀。”
眾位學生才聽明白,原來先生講的見麵禮包括有作揖、拱手和拜等。大家繼續聽國有成講課:作揖是古人相見時最為常用的禮節,具體分為三種:沒有婚姻關係的異性之間,行禮時推手微微向下;有婚姻關係的異性之間,行禮時推手平行向前。一般的同性賓客之間,行禮時推手微微向上。長揖是一種不分尊卑的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比普通的作揖程度更深一些。拱手,是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拜,古人見麵時最為莊重的一種禮節。後來的拜主要指跪拜,比如臣民在麵見皇帝時候的跪拜禮。
國有成還講了西方的握手禮,他隱去了貼麵禮和吻手禮,孩子們年歲尚小,冷不丁的說男女親吻臉頰,非常不妥。
國有成看看時間,還有二十分鍾即到課間活動的時刻,他讓學生們將整篇《弟子規》通讀一遍。
中午吃飯的時候,阿布紮端著海碗蹲在地上,上午他在課堂門口聽了國有成的講課,有個問題悶在心裏,他把疑問說了出來:“先生,你說咱大清是個講禮儀的‘禮儀之邦’,可咱們為什麼受到西洋的欺負呢?是不是西洋的人不講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