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販們的吆喝聲(1 / 1)

秋雨如絲,密密麻麻,打著身上有股透心的涼意,大街上,行人撐著傘,在雨霧裏穿梭。

路邊銀行的屋簷下,有個特色的風景,一味滿頭白發的老人,在這個秋意瑟瑟的季節,悠然的坐在椅子上來往的風景,走進了,聽見她和別人的言語,“在家裏一天比較難到晚上,還不如在外麵,空氣好,日子也好混”,我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感受,每個人都是會老的,等我老了之後,是否也會被孤單圍繞,以至於覺得時間行走的慢了!是否也會如那位老人一樣,寧願在清冷的天氣,坐在大街上耗時間,也不願意在家裏自己獨自享受孤獨了!這個小城,越來越多的老人估計是越來越孤單吧,因為他們的子女們都被生活的重負壓著,無暇顧及這群需要被關愛的老人吧,這個小城,一個的工資不過是2000左右,而房價卻高達4000以上,這是個讓人想想就喘不氣來的事實吧,因為這的確讓人心傷,80後的類似我這個年紀的一群人是悲哀的,他們讀完大學了,學校不給分配工作了,靠自己出去找,然後手握著那薄薄的幾張簡曆,投身於茫茫的求職大軍中,三不之的還會遇到金融危機什麼的,找工作的艱辛可想而知;等找到了工作,結婚的時候,丈母娘突然冒出來了,要結婚,可以,房、車一樣不能少,於是乎我們又開始投身於買房買車的大軍中,看著微薄的工資和不斷上漲的房價之間的差距,心都被這個社會壓得萎縮了;於是乎我們年紀輕輕,白發已布滿了我們的發梢;於是乎我們年紀輕輕,稍有個天氣變動,我們要需要吃藥打針;於是乎我們年紀輕輕,每天必須工作到月上柳梢頭。我們是80後的一群人,生活在這個高壓的環境裏,估計早已處於亞健康狀態了吧,我們的一句口頭禪就是,“用健康換金錢”,不知道我老的時候,有沒有這位老人的身子骨,至少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可以在外麵溜達。現在我這裏感慨老人的孤獨,等我老的時候,又有誰還記得我了?真真如林黛玉一般,“今日葬花人笑癡,他人葬儂有誰知”。

雨下的越來越大,肚子餓的咕咕叫,想起來還沒有吃早點了,想去柳樹市場,找那一對老夫妻買個鍋蓋吃,走了過去,原來人家已經用油布罩著做鍋蓋的攤子,停業了;看來他家今天休息,吃不到剛出爐的、味道正宗的鍋蓋,也就隻能將就著餓著了,這是市場上傳了了此起彼伏的小販們的吆喝聲,“香蕉2塊一斤,哈密瓜2塊一斤”,看來水果的生意今年也不好做,至少我是不會在雨天去買水果,太不方便了,不過這陣陣的吆喝聲,卻是小城獨有的,至少在大城市少見,這估計就是這個小城獨有的韻味吧!不管天陰還是天晴,路邊總能聽到一些吆喝聲,例如“收雜貨了額哦”、“天津大麻花,好吃的很哦”、“收頭發辮子”之類的,這些吆喝聲,是這個小城獨有的魅力,隻有性格閑時且性子溫和的城市才能容得下這些吆喝聲,也隻有在這種城市才有他們發展延續的空間,這些吆喝聲,距離我兒時聽到的已大有不同,我兒時能夠聽到的大抵是“炸米子了哦”、“賣打靶糖”之類的,這估計是我兒時最喜歡聽到的吆喝,可以興致衝衝的拉著父母的手,滿足了那點口欲,開心的可以一周心情都是敞亮的,兒時都是容易滿足的,而幸福都是易的的;今天,我依然喜歡那樣的吆喝聲,不為別的,至少隻為了兒時的那份純真,那份童趣,有次我在街上騎著自行車,路過一條大道時,看見有位老人在路邊“炸米子”,爐子下麵的柴火燒的正旺,“轟”的一聲,剛出爐的米子就出爐了,空氣裏都散布著濃濃的米香,二話不說,直接買了那鍋米子,帶回家吃,現在許是很少有機會看到這個場景了,覺得不容錯過,也不容辜負,那種情懷估摸著很多人難以理解,但是,我就是覺得那鍋米子的味道,比起超市裏的琳琅滿目的餅幹,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估計是內心的小心思作祟吧!

耳邊,簡單易懂的吆喝聲,還在繼續,這個小城的性情也還在延續,也許這個小城的街貌已煥然一新,但是那份骨子裏的溫潤,依然還在這些平凡中延續,在我們這些看到、聽到的事物上延續,也許這也是我為什麼放棄了大城市的繁華,選擇這個城市的原因。畢竟我的根、我的魂、我的性格才是和這個城市最為融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