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龍勿用(卦一·乾)
周文王隱居在大獄中,甘做“潛龍”,身懷《易經》絕學而不用,使商紂王毫不覺察,終於出獄,一舉擊潰對手。
【案例】
《史記》記載,商紂王無道,暴桀天下,將周文王(姬昌)囚禁在羑裏,意在打擊周族人的力量。但是周族人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部落方麵,周族人在周公與周武王的帶領下繼續發展壯大;周文王方麵,他也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出獄的機會。時間慢慢過去,紂王當初想要消滅文王的殺心漸漸淡化,而周族人方麵已有了營救文王的方法。現在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文王如何出獄,而在於出獄後如何擊敗紂王。文王每天在獄中苦思冥想的就是這件事。後來他終於憑借《易經》的智慧順利出獄(示意周公用土地換他的人)。在他死後,他的兒子周武王終於滅掉了紂王與整個強大的商王朝。
【易理】
1.保存自身。我們有時身陷絕境,甚至是死境,此時首先要保存自身。
2.做潛龍。所有的龍都曾經是“潛龍”(潛藏的龍),要做龍就要會做“潛龍”。
3.潛龍勿用。為求“大用”,必須“勿用”,雖有驚天本事而長期不用。也就是俗稱的“扮豬吃老虎”。
【易理應用】
1.如何保存自身?
用一切手段保存自身。在這時,沒有原則也沒有條件,隻要能保存自身就成。
坐牢當然是可怕的,但比起殺頭肯定是天堂了。當然,坐牢的下一步極可能就是殺頭。但隻要文王贏得了坐牢的機會,就有時間來解決問題。
2.如何做潛龍?
先確定自己是條龍,是風雲人物,是真命天子。為什麼這個世界選擇了我而不是別人,這個問題我是不關心的,我唯一關心的是已經形成的現實。並且我要實現這個還沒實現的現實。
周文王當初並沒有反意,但當商紂王把天下搞得實在太不像樣了,並且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他已具備推翻舊朝代的能力後,他無法擺脫要當龍的宿命,他唯有當龍,不當龍他就會死,而且死得很快。當龍也會死,但會死得較慢,而且有意義。周文王選擇了做龍。
但商紂王早就是龍了,是條大龍。當此之時,文王很聰明:紂王是大龍,他就是小龍;紂王是一條張牙舞爪的龍,他就是一條潛龍——潛伏起來,以待風雲際會。
3.如何做到潛龍勿用?
忍就是刀加於心而不動。當刀刺進心裏滴出血來,我們還是不動。這樣,我們的心與刀就焊為了一體,心就是刀,心刀!忍就是刃,利刃!能忍的人才是一把真正的利刃。孔子說得好:“小不忍則亂大謀。”為了成大謀,我們必須小忍。不能忍的人必敗無疑。
周文王之所以勝紂王的地方即在於他的這一招“潛龍勿用”,也就是“潛龍三忍”——
一忍:甘願臣服。
二忍:甘願坐牢。
三忍:甘願出獄後還臣服於紂王。
第一忍可稱“存身之忍”,它讓我們明哲保身。
第二忍可稱“明誌之忍”,它讓我們反省自身,為反轉乾坤想好思路。
第三忍可稱“安天之忍”,它讓我們一忍到底,絕不輕舉妄動。
隻有“存身之忍”與“明誌之忍”顯然是不夠的。周文王之所以是周文王即在於他的這第三忍“安天之忍”。他的這招“安天之忍”其實就是“變天之忍”,具有扭轉乾坤之偉力。
試想以紂王的智商級別,怎會不防周文王出獄後的作為?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給周族人帶來滅頂之災。但是周文王一忍到底,一直到老病而死都沒有造反,終於使紂王去掉了防備之心,從而為他的兒子周武王伐紂換取了決定勝負的時間、人力與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