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春天,曹操得了頭風病,臥床不起,寢食不安,夜裏經常做怪夢,一做夢就看到那些被自己殺掉的人來到麵前,趕都趕不走,又驚又嚇,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大家建議請道士來作法事,驅逐鬼魂。曹操說:“聖人雲:‘獲罪於天,無所禱也。’我天天夢見鬼魂,這說明我的壽命已經到了盡頭了,作法事毫無用處,快為我準備後事吧!”又想了想道:“召曹洪、陳群、賈詡、司馬懿四人到我床前來,其餘的人暫且出去。”
不一會,曹洪、陳群、賈詡、司馬懿四人先後來到曹操的臥室中,曹操等四人到齊了後,對他們說:“你們四人是我的得力大臣,我一生東征西討三十多年,剿滅了許多割據勢力,現在隻剩下西蜀的劉備和江東的孫權兩股勢力,我已經不行了,這些事情隻有依賴你們去做。我今天請你們來,隻想請你們多多幫助長子曹丕繼承我的事業……”四人跪拜在地,一一磕頭領命。
曹操死後,曹丕繼承了魏王的稱號,將屬下文武大臣一一加封,司馬懿作為曹操的托孤大臣,自然也得到了封賞。曹丕向來與司馬懿交情很深,國家大事經常向司馬懿請教,司馬懿這時真正成了曹丕的得力助手。
這年的秋天,天下出了許多奇異的事情,在石邑縣(在今河北省境內)發現了鳳凰,在臨淄城(在今山東淄博市東北),有麒麟出現,在鄴(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郡出現了黃龍。按當時的說法:“龍、風、麒麟等物都是極其吉祥的動物,這些動物的出現,就預示著有一個新皇帝要登基了。”於是,曹丕手下的一大批文武官僚劉曄、華歆等人便商量要立曹丕為皇帝,廢除現在的漢獻帝。在曹丕的默許下,四十多名文武官僚集體麵見皇帝,要求廢掉漢朝的名稱,將帝號讓給魏王曹丕。漢獻帝起初死活不肯,被眾人軟硬兼施,考慮還是保命要緊,隻得發一道詔書,廢除自己漢朝皇帝的稱號,將帝位讓給曹丕。詔書一下,曹丕立即就要繼位。司馬懿對曹丕說:“不能這麼快就接受這份詔書!”曹丕問:“為什麼?”司馬懿說:“現在,名義上還是漢朝的天下,漢獻帝將帝位讓給您坐,這本是應該的事情,但天下的老百姓不知道內情,朝廷裏的一些舊臣也會不服氣的,他們會在外麵說是您逼著皇帝退位的,這樣輿論對您不利,今後也會帶來許多矛盾。”曹丕說:“那該怎麼辦才好?”司馬懿說:“從曆史上說,堯將帝位讓給舜,是讓了三次的,並且還築了一個土台,在台上舉行了隆重的讓位儀式。這表現出是他誠心將帝位讓給別人的,而不是被人強迫著這麼做的。今天,您也該模仿古人,先將漢帝的詔書和玉璽退回去,再寫一份推辭的信,表明自己不想當這個皇帝。我們再派人將這套儀式告訴皇帝。皇帝再下詔書,不允許您推辭,說明是為國家大事考慮,才將帝位傳給您的;您不為自己想,但要為天下的老百姓想,必須接受皇帝的位子。這樣做,既符合古代聖明君主的體製,又表明了皇帝讓位的誠心,才能使天下人心服口服。”
曹丕本來就很信任司馬懿,現在聽了司馬懿這一番分析,覺得非常有道理而且非常穩妥,不禁對司馬懿大加稱讚,立即照司馬懿的計劃辦理。經過幾次推讓,曹丕終於穩穩當當地當上了魏國皇帝。
曹丕當了皇帝後,更把司馬懿當作最得力的大臣,任命為尚書,又提升為禦史中丞,加封為安國鄉侯,第二年又升為尚書右仆射。兩年後,曹丕南巡,命司馬懿坐鎮首都,改封司馬懿為向鄉侯,轉為撫軍,總領軍事,又加封為給事中,行使宰相的權力。司馬懿推辭說:“我為您盡職盡責,這是我的分內事,您給我這麼優厚的待遇,反而使我內心不安。”曹丕說:“你助我治理國家,忠誠不二,我給你加封,隻是要你多為我分憂,多為國家做點事情,你一定要不辭勞苦地多做事情。如果你不願接受封號,那就是怕負責任,請你不要再推辭了!”司馬懿隻得表示感謝皇帝的寵愛,接受了曹丕的加封。曹丕又說:“你是我父親托孤的重臣,又是我的得力助手。今後,我如果出巡,你就留守;我如果向東,你就鎮守西方;我如果向西,你就為我鎮守東方,請千萬記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