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是否可以變得更簡單些呢?我們容易受環境影響。我們學習時別人說話,不學習,我們就會受影響。其實每個人都有學好的內在動機,隻是動機無法逾越現實的殘酷。
我們應該向特雷弗學習,如果每一個人都可以幫助一個同學,或者哪怕每天幫一個同學解一道題,然後被幫助的同學也幫助別人解決一道題,這樣的傳遞和影響會如何呢?整體的學習氛圍好了,我們學起來就有動力,然後我們會改變周圍同學的學習環境。
把幫助傳遞出去,讓彼此的成績進步,一個人的好不是真的好,整個班級、整個學校都好了才是真的好。沒有什麼不可能,跟隨心的力量做出行動,相信自己能做到更多。
從生活中找動力
學習本身並不艱難,艱難的是我們追求更高目標的過程;優秀本身也不複雜,複雜的是我們要成為人上人的攀峰之路。經曆得多了,我們會發現人往往會走入各種循環。前文說過,走入良性循環後,我們自身都會被這種良性機製推動到下一個良性循環;而一旦陷入惡性循環,問題將會越來越多,甚至每況愈下。這兩種循環揭示了一個讓我們愛恨交加的社會現象——“馬太效應”,其引申義是但凡好的將會越來越好,壞的將會越來越糟糕。
也正因為有這種現象,我們才努力地要從惡性循環中掙脫而出。當我們在某一方麵比較優秀時,一來我們的自信心提升了,二來我們學會了思考,知道什麼樣的方法能夠讓自己優秀,三來我們內心深處強烈的“優秀感”也不再允許自己回到普通者的行列了。
我們目前的教育和教養方式阻礙了大家獲取力量。我們像是在一把保護傘下學習,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涉及得少了,很多同學衣服都是父母買,從沒去過菜市場,不會做飯,也沒有洗刷過鍋碗。看上去我們多了很多學習時間,但無形中喪失了很多力量。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體驗。很多人會覺得無聊,那是他們不知道自己除了學習還能做什麼,尤其是學習不太好時。我曾經見過一個孩子,跟他聊任何事他都無精打采,但一談到遊戲,他立馬眉飛色舞起來,而且滔滔不絕。他喜歡生活在虛擬世界中,因為現實中隻剩下學習了,即使去很多地方玩也體會不到那些地方的美麗,觀察力無形中被削弱了。
當我們累的時候,當我們覺得沒有動力的時候,多走進生活,汲取一些力量。學習不是靠時間堆積的,方向對了 ,用心思了,效率就高了,也就學好了。走到菜市場看看,走到集貿市場看看,走到老百姓生活的地方看看,他們的努力和艱辛是為了什麼?每個人都在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但每個人的能力又不同,沒有高低貴賤,隻是我們的選擇不同。
所有的一切都來源於生活,生活是真正的動力源。勇敢地向前走,依靠著夢想、信念、勤奮和堅持,才有機會在走的過程中自我證明,找到我們想要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