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自己發光:讓青春有些光芒3(3 / 3)

那個時候我們稱為理想的,今天或許你們笑稱其為空想;……那個時候的我們喜歡在三角地遊蕩,而今天的你們習慣隱形於偉大的互聯網。

馬克思曾慨歎,法蘭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氣的人。今天的中國,同樣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係給我們的教育,才格外珍貴。

從母校的教誨出發,20多年社會生活給我的最大啟示是:當許多同齡人都陷於時代的車輪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僅因為堅強,更因為信仰。

不用害怕圓滑的人說你不夠成熟,不用在意聰明的人說你不夠明智,不要照原樣接受別人推薦給你的生活,選擇堅守,選擇理想,選擇傾聽內心的呼喚,才能擁有最飽滿的人生。

文學理論無法識別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獻擋不住“地溝油”的泛濫。當利益成為唯一的價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當成交易的籌碼,我很擔心,“懷疑”會不會成為我們時代否定一切、解構一切的“粉碎機”?我們會不會因為心灰意冷而隨波逐流,變成錢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義”,世故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會不會像那個日本年輕人所說的,“有的是人才,卻並不培養精英”?

很多人覺得心懷理想的人幼稚,覺得是不成熟的表現。我被很多人這樣形容過,太過於書生意氣,不懂得做生意。說實話,我確實無法做到像他們那樣做生意,但誰規定了做生意就是那樣的做法。擁有一定的物質財富,並不代表就是成功的,在我眼裏很多人隻是老板,而不是企業家,企業家是要有社會責任的。

正如盧新寧師姐所說的:“無論中國怎樣,請記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

我們要有理想,有精神上的更高追求,這就是最高目標,以最高目標為原則,才能不讓我們迷失在選擇的旋渦中。

為理想而追求卓越

如果有機會,我們一定要聽一聽蘭迪教授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最後一課”——《真正實現你的童年夢想》的講座。我們總是在追問別人,我可以不可以,我行不行,而問題在於,我們有多強烈的意願要去實現理想?

總有人喜歡問前輩,我成績能不能上來,我能不能實現夢想。你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答案?你應該更希望得到別人對你的鼓勵、指點,但別人說能,不代表你就能。如果別人說你不能,你是否會沮喪,是否想放棄?

我們總希望有奇跡發生,但任何奇跡都是在人的預言之外的,朝著理想前進,即使實現不了也會遠遠接近。科比也許永遠成不了“籃球之神”,但在奮鬥的過程中,他是最接近“籃球之神”的人,這是誰也無法否定的。

也許,我們終其一生都無法實現理想,但我們朝著理想努力的過程就是不斷追求卓越、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這樣我們最終也會通向卓越。

我曾經也思考過一個問題:讀書有多大的意義?我特別喜歡看書,每個月都會買很多書籍,涉及很多方麵,讀得越多,就越了解什麼是職業的狀態,什麼是更高的素養,理想的狀態應該是什麼樣的,如何做才會對社會有幫助……這些潛移默化,讓我內心深處有了行事的方法、規矩和原則,思維方式和觀念都在改變著,這恐怕就是我們常說的“讀書使人明智”的道理。

讀書和學習,能讓我們知道更高的目標或結果對我們有什麼要求,如同我們站在樓上就能看清楚周圍的環境一樣。當我們想追求卓越時,就會讀更多的書,學更多的知識,不斷地按照更高的要求,在理想的指引下堅持和行動著。

不要輕易放棄堅持,在正確的道路上,多走上一步,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會不同。也許,我們生來渺小,也許,我們生來彷徨,但那又如何?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生活,始終要我們自己闖出來!

?讀後感:寫寫你的“理想”

姓名:         日期:

掃一掃:加入“學會自己發光”QQ群,發送你的“理想”給和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