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自己發光:讓青春有些光芒2(1 / 3)

第一章 讓理想的光,照進成長的路

有人說青少年沒有理想,這是事實嗎?其實,每個人都有理想,隻是很多人把理想平淡化,沒有正視自己的理想而已。理想是我們成長路上最大的力量,無論這個世界有多少黑暗和死角,隻要有理想的光,它就會亮起來!有了理想,我們便點亮了自己,散發出光和熱!

分不清理想和夢想

小時候我們渴望長大,那時的我們做著各種稀奇古怪的夢,渴望長大後能夠成為夢中的樣子。我們長大後才發現,“我長大後想怎樣怎樣”並不是那麼容易,甚至覺得那時的自己好幼稚。現實是可怕的劊子手,天真的想法經不起現實的打擊,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妥協和放棄。

求學時為了追求成績舍不得抽出一點時間幫助別人;競爭下害怕別人超越自己而不願意伸出手來。很多人總想著得到,卻意識不到自己要付出,總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卻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世界不是一個人的,一個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要想自己的夢想能夠實現,就一定要有有助於夢想成長的土壤。

很多人分不清理想和夢想,甚至覺得它們是一回事兒。其實,理想和夢想有很大不同。在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上,雖然兩者有很多相似處,但夢想更多是與自己相關,強調的是我未來想如何;而理想更多是涉及“社會”和大環境,偏重於責任,甚至是獻身精神。

青春時,我們要有自己的抱負和理想,隨著慢慢長大,我們要思考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探索和追求社會的善與美好。思考理想和為理想而奮鬥,會讓我們心胸開闊,減少各種抱怨,不計得失。也正是有了這種心境,我們在追求自己的夢想時才更有動力,夢想也就更容易實現。當為理想而奮鬥時,我們也在改變實現夢想的現實環境。一個人人都能伸手助人的社會,是充滿溫暖的社會。

我們的夢想會變,也會有很多,但理想一生也許隻有一兩個。很多夢想都是理想的一部分,我特別希望大家能夠多思考理想,帶著崇高的理想去奮鬥,讓自己在學習中更有動力。現實社會也許充滿遺憾,有很多不公平和黑暗麵,但正是因為這樣,才給了我們改變的機會,我們才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一個人學習的最大價值,不正是讓自己在更好的社會,過更好的日子,做更有價值的事情嗎?

我特別喜歡居裏夫人的這句話,“First have a wonderful dre-am,then make it become reality”,首先有一個美麗的夢想,然後把它變為現實。

為美好而成長,為理想而奮鬥!理想說,我們要有光,發現責任的光,而不是沾光!

找到讓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

很多同學沒有動力,不知道為什麼學習,為什麼努力,對未來也是一片迷茫。其實誰也不知道自己未來會做什麼,因為這其中有很多變數,就好比我,現在做的事情跟大學專業也不對口。我讀書時,沒有電腦,沒有互聯網,我也很少看報紙,對於外界是一無所知。我從來沒有為未來擔憂過,可能是自己想法比較簡單,覺得未來的事情未來再說,總得一步一步走。人不要錯位地活著:今天擔心明天,明天擔心後天,那現在該怎麼辦?

奮鬥至今,今後甚至一輩子都將奮鬥下去,我有一些感觸。小時候,喜歡什麼我們就想成為什麼,要是誰說如何做有助於實現這個夢想,我們會很聽話地努力,因為真的想做到。上學讀書後,我們加入了更多人的比較隊伍中,由於每個人的能力、態度、心態不同,便出現了不同的成績。不是每個人都能麵對打擊奮勇向前,有些人陷入惡性循環,學習每況愈下。

有的同學覺得自己掉隊是因為沒有動力,不知道為什麼努力,覺得如果有動力會好些。動力是無處不在的,隻不過很多同學覺得動力就是那個讓他們進步的東西,就是內心的一種想法,有了想法就可以行動。但是行動也要有策略,也得堅持,不是說有了努力的動機,自然就能學習好了。

一個人一路堅持下來的因素有很多,開始時我們是“小白”,羨慕大人們的豐富經曆,向往外邊的世界,非常渴望學習;經曆了成長中的各種打擊,我們會不甘心,“為什麼別人可以,我就不可以”。我們不甘心成為Loser,於是為了不甘心而學習。成長中經曆的各種不公平都會成為不甘心,開始時也許是為了“總有一天讓你仰望我”而奮鬥,但到了一定程度就是為了改變這種不公平、讓社會更文明而奮鬥。這也是一種動力。

年輕時需要有理想——一種想要改變不公平、讓社會更美好的理想。如果隻為自己考慮,遇到了困難就容易放棄。隻有對未來社會充滿美好向往,渴望改變不公平,才能讓我們更有動力地奮鬥下去。更重要的是,“一無所有”的年輕人,有偉大的理想,才不至於走向歧途,為金錢不擇手段,淪為金錢的奴隸。

我們很羨慕那類有錢有地位的人,覺得他們是我們奮鬥的目標,但是否想過如果自己成了那類人會如何?吃好的、住好的、用好的……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