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駐蘇大使(1 / 1)

就在小沃森將全部身心投入軍控谘委會的工作、並自得其樂的時候,《紐約時報》突然登出了一條消息。

“駐蘇大使托恩不日即將退休,IBM的小沃森有望繼任。”

這不僅令很多外交家大跌眼鏡,連小沃森本人也深感意外。

兩天後,國務卿萬斯打來電話說:“沃森先生。卡特總統想請您出任駐蘇大使。”

看來,這是真的了。

“為什麼?我可不是個外交家,甚至連俄語都不會說。”

“可是您是個溫和派,這將有利於美蘇關係的緩和。更何況,您在軍控谘委員呆了那麼長時間,對兩國之間最為重要而敏感的問題深為了解,而且頗有作為。”

“您真的認為我能行?”

“一定能行,您會同在軍控谘委會所做的工作一樣出色。”

在一片爭論聲中,小沃森走馬上任了。

再次來到莫斯科,已是物是人非。當年來到莫斯科時,小沃森還是一個隻有28歲的小夥子,而如今他已經65歲了。

回想起同布拉德利將軍一起到蘇聯開辟航線的情景,小沃森不禁深感自豪。

事隔37年之久,為的卻是同一件事,那就是世界和平和美蘇友誼。

他也想起臨行前,卡特總統對他說的那番話,“希望你能重樹美國駐蘇大使館的權威形象。”

作為大使,來到駐在國的第一件事,就是遞交國書。

小沃森受到隆重的迎接,他的車被請至克裏姆林宮。

接見他的是蘇聯的副主席庫茨涅佐夫。

兩人寒暄一番後,小沃森宣讀了國書並遞交給庫茨涅佐夫副主席。

來到大使館,小沃森決心一改這裏的麵貌。

他首先召開了使館工作會議,並在會議上做了重要發言。

“大家可能都知道,對於外交,我是個外行,但我會盡全力工作,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幫助。另外,我想我們還應該齊心協力,重新樹立使館的權威形象。”

在到達後的第二個星期,他和奧麗芙就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晚會,邀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和家人參加。

這多少做到了凝聚人心,小沃森也很快融入使館的工作當中。

他拜會的第一個人是蘇聯的外交部長格羅米克,兩人建立了經常的聯係。

小沃森還開始嚐試著同最高領導人建立關係。

有一次,他抓住機會,在同勃列日涅夫的助手亞曆山大的交談中說:“我希望有機會能同政治局委員們談一談,這對美蘇雙方都有好處。”

亞曆山大也表示:“這確實是個不錯的提議。”

可是,就在他就任還不到一個月的時候,風雲突變,蘇聯開始在阿富汗邊境集結軍隊。

小沃森立刻請求約見格羅米克,但被告知不在。

他隻好會見了外交部副部長馬佐夫。

“馬佐夫先生,您能解釋一下蘇聯在阿富汗邊境集結軍隊的事嗎?”

“阿富汗是我們的臨國,我們之間簽訂過互助協議。現在阿富汗國內發生了暴亂,阿明總統向我們求援,希望我們能幫助他鎮壓暴亂分子,以維持國內的和平秩序。”

“您的解釋未免過於牽強,但我還是要謝謝您。”

這時,小沃森的助手輕聲說:“大使先生,您可能願意把備忘錄看一下。”

小沃森這才注意到,自己差點犯了一個大錯誤。

剛才馬佐夫隨手給了他一份書麵材料,那份材料上麵的內容是馬佐夫對阿富汗事件的解釋。

作為大使,如果拿走了材料,就意味著接受了對方的解釋。而小沃森,對此本來是不予接受的。

第二天早晨,小沃森接到消息,蘇聯軍隊已入侵阿富汗,推翻了阿明,組建了傀儡政府。新總統是坐著從蘇聯出發的飛機到達阿富汗的。

美國把這次行動看成是蘇聯對波斯灣擴張的第一步。卡特總統也就這一事件同勃列日涅夫通了電話,他把這一事件的解決上升到了美蘇關係的高度。

美蘇關係出現了重大轉折,小沃森為緩和兩國關係所做出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

這也使小沃森在蘇聯的工作變得毫無意義。

在勉強工作了兩年後,隨著卡特總統的下台,小沃森也黯然地結束了這段外交生涯。

能夠出任大使,是小沃森一直引以為榮的事情。但是,他的美好願望,被兩個超級大國的國際爭霸徹底扼殺了。

國際局勢變幻莫測,左右動蕩的時局非個人能力所及。但是小沃森的和平願望是非常可貴的,他以世界和平為己任,並把這種高尚的情操傳播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