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威廉斯堡會議(1 / 1)

父親死後,小沃森成了IBM最主要的領導人,他所接手的,除了IBM的輝煌業績外,還有一大堆弊病。

一天,一個分部經理氣衝衝地來找他:“沃森先生,這簡直讓人沒法幹了。你猜,與我們爭購那塊修建工廠的土地的另一方是誰?是另一個分部!我真不明白,這樣內訌有什麼好處?爭相抬價,吃虧的隻能是IBM!”

小沃森聽了也很生氣,他找來另一個分部的經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們怎麼能這麼做呢?”

“我們也不知道競標的另一方是他們。”那個人也一肚子委屈。

小沃森意識到,這種誤會是由於單一集權的管理體製造成的。公司隻有他一個人說了算,各部門之間缺少溝通。

每天在他的辦公室外,等著見他的經理排著長隊,有的甚至要排上好幾天才能見到他。

他下決心對IBM進行改組,雖然目前這種管理模式是父親所津津樂道的。父親在世時,對IBM的大小事務事必躬親,但是IBM的日漸壯大,使這種小作坊式的管理方式已無法適應繁雜的工作。

小沃森找來了IBM的組織設計師布魯恩:“我們必須對IBM進行改組,它已經使我忍無可忍了。”

“我們早該這麼做了,這種管理體製與IBM的國際知名企業身份極不相稱。”

“那麼我們還等什麼?現在就開始吧。您是工商管理碩士,在這方麵是專家。請您發表一下高見吧。”

“讓我們先來畫一張組織圖。金字塔的最項層應該是您,我們的總裁先生。您的下麵最好是分成幾個大部分,即由幾個副總裁做金字塔的第二層。再下麵的第三層才是分部經理。這樣,就隻有幾個副總裁向您彙報工作,而您勿須聽幾十個人的彙報了,這樣您可以省很多事,不必像現在這樣忙得團團轉。”

“這可太好了!還要加上一條,一些小事副總裁可以做主決定,不必事事向我彙報。不過我的問題是解決了,可是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的事情如何解決呢?”

“我們可以成立一個公司管理委員會,委員會由公司的高層領導組成,定期召開例會,溝通情況。”

“公司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就由我、威廉斯、拉莫特、迪克、米勒和利爾森組成。”

“另外,我們的公司還需要成立一個由專家組成的智囊團,對我們的各項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好!立刻籌備在年底前召開一個高級經理會。宣布我們的決定。”

會議如期在威廉斯堡舉行,來自IBM各個崗位的大約100名左右的高級經理參加了這一會議。

會議一直開了三天,所有的人都意識到這將是IBM的一個新起點。

在宣布了改組決定後,小沃森發表了簡短的講話,他說:“同仁們,過去我們都是實幹家,現在不同了,我們要學會充分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我們要做的是‘人’的工作。我相信通過群策群力,我們一定能解決更多更難的問題。”

與會人員一致報以熱烈的掌聲。

會議上還明確了,衡量每個經理工作好壞的標準是他所在部門的效益。這使得每個經理都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奮鬥目標。

會議討論持久而激烈,一些經理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問題和建議。

“總裁先生們,對於智囊團和一線人員之間的矛盾我們如何調和呢?”一個經理問道。

“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考慮過了,”布魯恩接口說,“解決方案是這樣的,如果一個項目未經智囊團的參謀人員簽字同意,就不能最後拍板。但如果簽了字,參謀人員同項目經理就風險共擔。如果雙方無法達成一致,也不必爭來爭去,問題提交給上級處理,上級會充分聽取雙方的意見。一旦上級做出決定,雙方必須遵照執行。”

沒有人對這個方案提出異議。

另外,把產品部一分為二,兩個分部之間形成競爭機製。

會議結束時,幾乎每個經理的職務都發生了變化。

威廉斯堡會議,是IBM改組的裏程碑式會議,它明確了以分權製取代集權製,工作業績與經濟效益直接掛鉤,引入競爭機製等重要原則,建立了科學的管理體製,使IBM徹底脫胎換骨。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改革是企業振興的一劑良方,一個再科學的經營策略,用久了,也會產生很多的弊病。不過改革需要領導者具有非凡的勇氣,而小沃森最不缺乏的,就是勇氣,所以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