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珍惜和諧篇(2)(2 / 3)

汪倫想了半天,忽然靈機一動。他曾聽人說李白平生有四個愛好,一愛桃花二愛酒,三愛作詩四愛走,自己何不投其所好,杜撰一些情景引他到涇川來呢?

於是汪倫精心構思了一封信,托人送給了李白。信是這樣寫的:

“您不是喜歡遊玩嗎?我們這裏有十裏桃花。您不是喜歡飲酒嗎?我們這裏有萬家酒店。請您不辭辛勞到涇川來看一看吧,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李白接信一看可樂壞了,真是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枕頭啊!有十多裏桃花可供觀賞,又有一萬家酒店可供豪飲,這是多麼誘人的所在啊!

李白當即改變了原定的行程計劃,取道捷徑來到了涇川。

一見麵,汪倫就對李白說:

“我信中所說的桃花,是潭水名,並不是真的有桃花;我信中所說的萬家,是一家酒店的主人姓萬,也並不是真的有一萬家酒店。我之所以邀請您前來,是因為早就聽說您是位豪俠之士,為了同您交個朋友,不得已才編出這段話來引誘您的。”

李白聽了哈哈大笑,他見汪倫誠心誠意和自己交朋友,不惜背著不誠實的黑鍋寫信相邀,又聽了他這一番入情入理的解釋,內心的不快早就雪融冰釋了。

又見汪倫和自己一樣風流儒雅,就和他談詩論劍,飲酒對歌,在涇川過了半個月的舒心日子。

臨走時,汪倫送給了李白八匹好馬,十匹錦緞,並親自到岸邊唱著歌兒為李白舉行。

李白很感謝他的熱情款待,便寫了一首《贈汪倫》來答謝他: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俗話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汪倫久慕李白之名,一心一意想和他交個朋友。於是他抓住李白的四個愛好,用十裏桃花和萬家酒店來迎合他。

為了達到交友的目的而不惜製造一點善意的欺騙,可屬智慧之列。如同汪倫所期望的那樣,李白知道事情原委後不僅沒有責備他,而且還對他十分讚賞,那首流傳千古的《贈汪倫》就是明證。

不了了之顧愷之假癡嘲桓玄

生於東晉時代的顧愷之,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大畫家。傳說他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

顧愷之年輕時,就博學而多才。他的口才極好,詩、文、書、畫,樣樣都很精通。尤其以善畫名於世。他畫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作品一直流傳至今。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畫家卻被人視為癡呆,大司馬桓溫當時就評價說:

“在顧愷之身上,癡呆和狡黠各占一半,合而論之,正好持平。”

有一次,顧愷之和當時的詩人謝瞻同宿,顧愷之吟詩讓謝瞻評價。

起初愷之每吟一詩,謝瞻便附和著高聲讚揚兩句,顧愷之聽到別人叫“好詩”,一時靈感迸發,一連吟了100多首詩,每吟完一首就征求謝瞻的意見。

謝瞻開始還對付得過去,到最後實在困得不行,就暗中讓奴仆代替自己,隔一會兒就稱讚幾句,就這樣,顧愷之在那裏苦苦吟詩,絲毫沒覺察到謝瞻已呼呼大睡。

消息傳出去,人們在大笑的同時都說顧愷之“癡”。

又有一次,顧愷之將一箱子名畫寄放在桓溫的兒子桓玄那裏。因為怕人取走名畫,顧愷之在箱子上貼上了封條。

誰知桓玄出身官宦之家,沾染了爾虞我詐的官場習氣,是個不講信義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