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對‘竹籃提筍母懷兒’行嗎?”
龔員外聽到這副工整的下聯,不由大吃一驚。但因有言在先,不好反悔,隻得乖乖認輸了。
就這樣,袁宏道第一次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為長輩們爭來了權益,心裏別提多高興了。
誰知這龔員外輸了一把並不服氣,第二天,他一大早跑到學堂找到袁宏道,說自己又得了一副上聯,請袁宏道對出下聯。他的上聯是:
“日落西山,黃雀誤被金彈打。”
袁宏道知道龔員外今天故意上門刁難,目的是為了報仇,但他並不畏懼,略一沉呤,對出了下聯:
“月照東海,蛟龍錯把明珠吞。”
下聯對得合情合理,工整貼切,龔員外不得不服氣。
明朝萬曆年間,袁宏道中了進士,在外地做官。但是幹了不到兩年,他便辭官返鄉了。
老師見他辛辛苦苦博得了功名,但卻辭官不做,十分不解。袁宏道正色回答老師道:
“我為官有三不:一是為富不忍;二是為民不欺;三是為官不諛。‘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當官的要狠心搜刮民財,我於心不忍;當官的要為民請命,但這必然又會得罪權貴,動輒得咎;當官的對上司要做狗,對同僚要做鬼,對百姓要裝神,我左右不能做人,隻好索性辭官不做了。”
袁家三兄弟開創了公安詩派,在我國詩壇上享有盛名。仔細閱讀這些智慧故事之後,我們不得不感慨:盛名之下,名符其實。
袁宏道為人秉性清正剛直,從他回答老師的話中也可以略知一二,特別是他講的“當官的對上司要做狗,對同僚要做鬼,對百姓要裝神”一段,真正形象貼切,入木三分,無情的揭露了封建官僚們狐假虎威的醜惡嘴臉。
紅門酸子韋莊諧音嘲翰林
唐代詩人韋莊,從一個普通的“幹部”(吏員)開始,一直做到了“部長”(禮部尚書),可謂青雲直上,官運亨通。
韋莊是個很有才幹的人,但因為他不是科舉出身,常常被那些科班出身、有“學曆文憑”的同僚士子看不起。他們常常變著法兒給他出洋相。
有一年祭孔,韋莊照例率領禮部全體官員參加。禮儀結束後,有一位進士出身的翰林又想借機找茬。他抬頭看見孔子像,就皮笑肉不笑地指著孔子的牌位問他:
“請問韋尚書,認識這位老先生不?”
韋莊一聽就知道對方來者不善,刻意刁難,諷刺他沒有經過科考,沒有拜過孔子。
韋莊心裏氣憤但表麵上並不動聲色,他機智地回答說:
“認得呀!這位先生不是科甲出身的!”
一句話把那位進士給噎了個大背氣。但他還不服氣,挑出一個由頭,要與韋莊對對子,妄圖通過對聯比賽來壓服韋莊。他認為韋莊沒有讀過多少書,一定出不了什麼高水平的對句,因而一反常態,要韋莊先出上聯,由他們來對下聯。
韋莊見這些窮酸文人氣焰太盛,決心施展平生所學難倒他們,從氣勢上徹底打敗對方,於是就看似不經意地出了一聯:
劈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
初看一下,這副對聯平淡無奇,實則難度很大。因為古時的學校稱為黌門,這句聯語暗中諷刺這些黌門裏出身的文人全部是一批酸腐之才,沒有多少真才實學。
這些文人見韋莊出言如此老辣,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心急之下沒了主張,隻是在口裏翻來覆去地念:“紅門中許多酸子,紅門中許多酸子……”念了半天也沒有一個能對出下聯。
韋莊看他們個個猴急的狼狽相,不禁又好氣又好笑。一字一句地吟出下聯替他們解了圍:
“咬開銀杏,白衣裏一個大仁。”
翰林們這才知道韋莊是不好惹的,討了個沒趣,夾著尾巴灰溜溜地走了,從此以後,他們對韋莊再也不敢小瞧了。
韋莊是個地地道道靠政績和真本事升官的幹部,沒有進士及第的光彩履曆,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他胸無點墨,不識斯文,所以當一幫翰林進士嘲笑他的出身時,他果斷地出了這副對子據理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