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我正有此意,你也別太當真,說說你是怎麼想的,人各有誌,不能強求。”
既然是不能強求,又何來正有此意呢?
既要做XX,又要立牌坊,趙川大概也弄明白了桓溫的顧慮。
“試想一下,梁安若是真讓出潼關,他能得到什麼好處?晉國真能對這樣一位朝秦暮楚的降將委以重任麼?這可能麼?”
梁安如果不傻的話,這次趙川過去無論怎麼勸說,估計都不會放開潼關天險的。
屌絲用玻璃戒指騙拜金女貞操,戒指可以再買,睡過以後莫非還能把貞操睡回來不成?
“是有這麼個問題,你繼續說。”
桓溫對趙川的說法不置可否,看樣子,也是聽進心裏去了,他又不是三歲小孩,空口白牙就想入主關中,這年頭誰比誰傻?
“其次麼,別看現在苻家人鬥得很厲害,那是因為潼關扼守住了天險,萬一潼關失守,苻菁也好,苻生也好,必然會抱團取暖,甚至精誠合作。
再說苻堅的五萬龍驤軍,亦是在河東以西駐紮,救援長安,並不是什麼難事。
到時候晉軍攻城受阻,苻生苻菁在長安死戰不降。苻堅從背後襲擊晉軍糧道,絞殺斥候。不出十天,圍攻長安的軍隊就極有可能軍心動搖,最後再讓苻堅圍三缺一,到時候孤軍難以救援,為之奈何?”
趙川的意思很簡單,晉軍入關中,糧道太長了,最近的都必須走洛陽,夏糧已經收了,你去人家也不需要堅壁清野,因為地裏根本就什麼都沒有。
到時候沒糧食,後路又被斷,長安也打不下來,隻怕會全軍覆沒。
曆史上有這樣的先例。
長平之戰後,秦王不聽白起勸阻,執意圍攻邯鄲,結果因為長平之戰而怒氣爆表的趙軍眾誌成城,寧可餓死也不投降,秦軍攻城受阻以後,又被魏國信陵君所組織的援兵斷了後路,遭遇慘敗!
桓溫若是圍攻長安,有極大可能重蹈當年秦昭王覆轍。
這話如同一盆三九天夾雜著冰塊的冷水澆到桓溫頭上,他甚至忍不住顫抖了一下。
魏晉時期,行軍打仗,沒有所謂的參謀部,而兵棋推演,也基本上沒有。這時候,戰例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
將領們很容易通過從前的戰例,來判斷現在的情況,得到是否可行的結論。
趙川用簡單易懂的例子,說明了桓溫帶軍入關中可能會遇到的情況,這位梟雄要是不傻的話,一定能明白趙川的言外之意。
這次北伐,氣勢如虹,除了有兩次關鍵戰役是趙川取巧以外,還有晉國世家暫時達成一致的因素在裏麵。
在大勢麵前,一切掙紮都是徒勞的,所以慕容垂最後還是收手了,因為燕國皇帝慕容俊死了,慕容恪也不得不讓出好不容易打下來的重鎮滎陽。
世家之所以會跟著桓溫北伐,是因為他們算到這次風險極小,政治上的收益又會極大,所以才能捏著鼻子出錢出人。
然而入關中情況差別太大了,風險也是極大,比如謝家,一定沒興趣經營關中的土地,哪怕桓溫送給他們,他們也沒辦法有效治理。
這樣一來,肯跟桓溫入關的,那隻能是自己的嫡係,而且,數量有限,而且,沒辦法再得到其他世家的物資支援。
所有的不利因素都爆發,而之前的有利因素消失,桓溫會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去做一件自己都沒把握的事情嗎?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關中若是歸晉,那麼桓公就沒理由呆在荊襄,東移至揚州,勢在必行,那時候,是福是禍還真不太好說。”
趙川含而不露的指出桓溫目前最大的隱患!
他在的荊州屬於“西府”,而揚州屬於“北府”,既然長安的威脅不存在,那你還賴在荊州幹嘛?
“唉,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可惜了。”桓溫長歎一聲,機會隻給有準備的人,對於他來說,關中的變亂,好像真的是件無關緊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