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人力有時而窮(3 / 3)

至少在這個曆史時期不可能。

元朝末年,若不是蒙古人倒行逆施太久,太嚴重,朱元璋短期內北伐成功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看這兩座城,很容易奪回,但失去的經濟基礎,不是一天兩天能補回來的。

桓溫自己也知道,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經濟基礎破壞太過嚴重,短時間內無法恢複,除非以數十年來計算的屯田才行。

靠江左不斷輸血,得不償失。

曆史的車輪也是這麼走的。

《齊民要術》這本書,大約成書於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時期,南朝宋至梁時期,中國傑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這裏很有必要說一下他寫書所在的地域究竟在哪裏?

史書記載,約在北魏永熙二年至東魏武定二年間,北魏青州益都(今屬山東壽光)人賈思勰,寫了本《齊民要術》這樣的農書。

這本書記述了黃河流域下遊地區,即今山西東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東北部和山東中北部的農業生產。

說白了就是桓溫和姚襄等人現在所爭奪的地盤。北魏雖是鮮卑政權,但也穩定了北方的局勢,孝文帝後更是深入漢化,鮮卑姓氏拓跋都改為元,生產力得到很大發展。

這時候,北方才具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才會有後來的隋滅陳。

這也是為什麼桓溫那時候沒人能寫出《齊民要術》的原因。因為經濟發展了,才有閑心去寫書啊!沒人種田寫農書不是搞笑麼?

桓溫今天心情不怎麼好,但郗超是他最重要的謀士兼好基友,他不可能給對方臉色看,或者說我累了想去睡,你別煩我。

隻能一言不發,對著郗超苦笑不已。

“其實啊,姚襄突然死了,我就很懷疑。姚萇之前並沒有掌控全局,他突然能夠控製大軍,可見是處心積慮,這種人,腦後有反骨,說不好姚襄就是被他暗殺的。”

弟弟殺哥哥,哥哥捅弟弟什麼的,這年頭都不算新聞了,更別說那是個胡人!

桓溫眼睛一亮,郗超的推測,極有可能是事實。

“飽暖思XX啊,關中苻家如果收留姚萇,或許一開始他們會很本分,但人的心思是永遠也填不滿的,不是麼?”

郗超繼續侃侃而談的說道:“有了飯吃,就想穿衣服,穿了衣服又要女人,有了女人要更多更漂亮的,還想掌控他人,想聲色犬馬,人心是永遠不會滿足的。”

他那看上去像是眯著一樣的老鼠眼睛閃動著詭異的光芒,一字一句的說道:“關中就那麼大,你多點我就會少點,那麼如果你是姚萇,日子久了,你會甘於現狀麼?”

“你是說……”桓溫若有所思,似乎打開了一條新思路。

“有可能是如虎添翼,卻也有可能是養虎為患啊,嗬嗬,不能低估胡人的智慧,有時候卻也不能低估胡人的野心啊。”

桓溫點點頭,話說到這裏就已經很明白了。

“嘉賓真是我的子房啊。”桓溫興奮的拍拍對方的肩膀。

“說真的,我也好久沒回家了,不知道家中是否安好,唉。”

郗超也不想老在外麵,思鄉心切。

“恐怕不止你一個人這麼想,大軍上下可能都會這麼想。洛陽的事情,別想太多,遷移完陵墓,我們就返回吧。”

郗超沒說話,他看到桓溫已經心生退意,就沒有把自己的建議和盤托出。

說那些什麼打過黃河,滅了鮮卑之類的,隻是在煞風景而已。目前基本目的已經達到,更多的,看上去,不會有新斬獲,反而風險在加大。

到了枯水期,能不能全身而退都難說。

郗超也是心中黯然,朝廷內掣肘太多,要是桓公能一統天下……必定能驅逐那些胡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