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流言新高度(3 / 3)

姚襄曾經被桓溫打得死去活來的,到現在也是喪家之犬一般,可足渾常不認為他能對付得了鮮卑鐵騎!

剛才念那個是高玉故意為之,為的就是不讓可足渾常起疑心。不過他似乎想得有點多,跟狡猾心細的盧偃比起來,可足渾常簡直純潔得像天使一樣。

用個不恰當的比喻,對於高玉來說,盧偃就像是窯子裏廝混多年的老媽子,而可足渾常則是個涉世未深的世家千金,對付這兩人所需要的腦力,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龍亢有鼎,得之則昌;強能稱帝,弱則封王。”

高玉的聲音渾厚而有磁性,像是出自蠱惑人心的惡魔,可足渾常的呼吸都粗了幾分。

“短短十六個字,究竟什麼意思?”可足渾常能聽懂後兩句,對前兩句有些不明所以。

“龍亢,晉國大司馬桓溫的故鄉,就在離這裏百餘裏的譙郡(後世安徽亳州)。至於鼎麼,將軍應該聽過九鼎的典故。”

高玉故意不把話說得太明白,而是留下空間讓可足渾常腦補。

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征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

鼎,在中原文化裏,曆來都是禮器,異常尊貴莊重。不信的話,還有以下典故。

《左傳·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楚王問鼎,有取而代周之意。

問鼎這個詞,後來代指圖謀王位。

可足渾常沒讀過書,但不代表他對漢人的這些東西一點都不懂。

桓溫,聲名鵲起之人,東晉頂梁柱,沒有之一。

鼎在他的家鄉,那麼他的成功,也許真的有上天幫助的成分。

姚襄,在許昌,離譙郡的距離,跟自己離那邊的距離幾乎一致,會不會另外一個預言之所以成功,就是姚襄得到了那個鼎?

至於現在這個預言,會不會是……暗示自己也可以去爭一爭?

“此事有多少人知道?”可足渾常低聲問道,他已經打算殺人滅口!

高玉是老江湖,不知道經曆過多少風浪,又豈會不知道眼前這個胡人在想什麼呢!

“就是在下知道,還有……家主盧偃亦是知道的。”高玉淡淡的說道,球已經踢開,就看可足渾常會不會撕破臉,他賭這個胡人,不會撕破臉。

果不其然,可足渾常麵色微變,察覺到眼前這個相貌英俊的男子並不好糊弄,他咳嗽了一下,掩飾自己的尷尬問道:“此事,你覺得怎麼處理比較好?”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載,齊人蒯通知天下權在韓信,欲為奇策而感動之......曰:案齊之故,有膠、泗之地,懷諸侯以德,深拱揖讓,則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齊矣。蓋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願足下孰慮之。”

高玉引經據典,說出了當年韓信被劉邦捏著鼻子封為齊王後,謀士蒯通勸誡的話,主題思想就是:天予不取,必遭其咎!

可足渾常聽得雲裏霧裏,半天不說話,高玉在心中暗罵胡人不學無術,隻好通俗的把韓信給對方介紹了一下,順便還有韓信的下場,還有韓信封王以後蒯通的勸誡。

這位皮膚白皙,卻又五大三粗的鮮卑漢子,半天都沒有說話,良久化為一聲歎息!

鮮卑裏有沒有韓信?曆史上,在慕容垂以前是沒有的。

鮮卑裏有沒有像韓信這種遭遇的人?

多得跟路邊的野草野花一樣隨處可見!

高玉的這一番講解,徹底刺穿了可足渾常心中僅存的那一點猶豫。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六月結冰,預言示警,絕非尋常!

“你覺得,我們可以往譙郡走一趟?”可足渾常像是在自己說服自己一樣。

“譙郡乃是晉國在淮北一代的突出部,咱們卷一波就走,不占領地方,勝算還是很大的,上天既然有暗示,到了龍亢,那裏自然也會有新的線索!”

可足渾常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