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張歡遺憾的是,自己的父母太過老實,或者說是窩囊,父母同鄰裏有些爭執,或是聽到傳言石頭蛋不孵鳥、生鐵樹不開出花,靠撿來的孩子揚眉吐氣之類的譏諷話,隻能忍氣吞聲,默默承受。.
如此窩囊,極不符合張歡的性格,張歡的脾氣是諷刺拳擋,爭執拳擋,惡來拳擋,拳頭就是道理。.
又因張歡保留有前世記憶,這世父母對他再好,也忘不掉前世父母與此世父母完全相反的為人處世,和如何教育他。
比如:在他最初教育同村長輩的時,被人不屑,若是前世父母教育他要勇,要狠,自己不能受氣,用拳頭、用金錢讓人信服,此世父母告訴他,要忍,要受,慢慢地人們就會服他了。
張歡更加傾向前世父母的理論,他又親曆自己撿來經過,無論此世父母待他多好,他仍舊打內心裏對此世父母沒有過多的情感。
張歡沒有繼續修煉神魂,他的神魂已經達到了虛境,可以渡劫,他雖已長大,仍舊壓縮著神識,並非他害怕渡劫,是想等到修煉煉氣境界也修到該渡劫時,再一起渡劫,在他看來同樣渡劫,不如一起渡,多省事啊!
而且張歡知道自己妖孽,為之自喜,也為之苦惱,出生就渡劫,以後的劫罰一定極大,反正債多不愁,虱子多了不疼,兩種極大的劫罰碰到一起,也不知碰觸什麼樣的火花。
反正他自從投胎到此,就沒打算活著回去。
再說了,反正冥界有家有業,回去也無妨。況且他在出世時,有一個還沒研究透徹的樹枝,那樹枝灰不溜丟,不太顯眼,但是被雷擊中時的表現,他可是親見得。
樹枝不足四尺長,被張歡火燒水侵,可燒不壞,侵不爛,用神識祭煉、滴血認主,均不成功,不過倒是可以隨著張歡的心意而變,可惜隻能變硬變軟,張歡研究無數次也就隻有這個功能。
這也使得張歡無語,變硬變軟讓他想到了另一個物件。
張歡也不將樹枝丟棄,隨身攜帶,將其變軟如繩,係在腰上,權當腰帶,雖然醜了些,但是若真能抗雷,那可就不簡單了。
有時張歡不由去想,若是前世有這東西,那絕對妙,打架鬥毆時不用隨地去找木棍,隨身攜帶,省時省力,而且耍無賴或落下風時,便解腰帶,即便不贏,瞬間變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穩贏。
同修的兩種功法,經過張歡的分析研究,暫時找到了解決辦法。
張歡已發現,第一世的功法為道家絕頂功法,第二世功法為魔道功法,至於好壞,他不知,畢竟以往沒有接觸錯,不過以第二世時修煉的成果來看,也是不錯的。
張歡並沒有因為第二世修煉的魔道功法而拋棄,在他看來事在人為,善惡全由本心,況且他對自己的定位也沒把自己當成多麼好的人。
正道功法適合太陽初升的早晨修煉,魔道的功法則適合陰氣泛起的夜間修煉,張歡正是如此安排修煉時間,他思維獨特,另辟蹊徑,暫時找到了同修的方法。
楊偉曾經告訴過張歡,身為五行體的王七和王八為何修煉速度僅次於他,五行雖是相克,亦能相生,通過修煉功法,能夠利用相克與相生,來夯實和增加修為,故此快速。
張歡理解更加簡單,就相當於兩個磁鐵,正反兩極,由此擴展,世間萬物皆是如此,皆有對立麵,雖相克,亦相生。
正如他所在的這片山脈中的兩種動物,鷹和野兔,鷹為兔之天敵,但是若是鷹多兔少時,鷹就難以生存隻得餓死,換個角度來說兔也克製著鷹,若是野兔多,鷹少,如此一來鷹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間,數量也會龐大。
也如,白天和黑夜,陽與陰,對立相生,皆有好處。
在張歡看來,道魔功法也應如此,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不高一尺,魔如何能高一丈?魔不高一丈,道又如何能高一尺?這本就說明道魔想克也相生。
張歡又想到混沌時期,那時隻有對立,沒有道魔之分,即便區分,也是各方之主在開天辟地後追加的,在他看來,道魔之分也是成王敗寇,為勝利者所書。
張歡想:道魔修煉功法均都可行,他又何必強分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