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自陳光大二年(公元568年)置縣,屬於泉州清源軍管轄。北宋初年,遊洋鎮農民林居裔,因反苛捐雜稅,於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在百丈鎮揭竿起義。起義軍聲勢浩大,席卷莆田、仙遊、惠安等縣,包圍泉州城,泉州通判喬維嶽帶三千官兵死守不住,向朝廷告急。北宋朝廷派重兵南下圍剿,林居裔起義軍雖被鎮壓,但這次起義卻震撼了皇帝。

宋太宗披閱泉州圖經,認為遊洋鎮山高地險,為防止山民再次判亂,於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下詔在遊洋鎮增設興化縣,並建興化軍以領之。

宋太宗取名“興化”,其含意是要“興德化民”。興化軍管轄莆田、仙遊、興化三個縣,軍治原在遊洋,太平興國八年(983)遷軍治於莆田縣治延陵裏,(今荔城)並建興化軍城。

興化軍通判江禦風,天山派門人,後下山追隨嶽家軍,抗擊金兵。江禦風年少有為,智勇雙全,一支判官筆舞的是出神入化,軍中鮮有對手。卻因朝中奸相秦檜,與嶽家軍視同水火,將嶽家軍中有為之士一一打壓。

江禦風也未得幸免,被人誣陷通敵。卻不料,皇帝並沒有如秦相所願處斬了江禦風,而是明降暗升的將他發落到興化軍來任通判一職,統領福州沿海海防事務。

江禦風到任後,雷厲風行的整頓軍務,隻數月時間,興化軍便一掃以往頹廢之氣,原先那些因江禦風是被貶至福州,有些小瞧他的的將領們,也一一拜服。

數日前,江禦風府中忽來了一人,看年紀比江禦風還小些,長得眉清目秀的,很是俊美,隻可惜,整個人有些冷冰冰的,一身的寒氣,拒人於千裏之外。可江禦風見到此人時,不僅態度畢恭畢敬,而且還讓出了自己的臥房給她,自己卻搬到書房去住。

三日後,江禦風在晨操時,向眾將士介紹了這位新來的軍醫——賈駱賈軍醫。

江禦風正與賈駱在書房內商談這幾日賈駱對軍中將士的體格檢查結果,忽有人來報,有一名女子要求見興化軍通判大人,並聲稱是耶律公子叫她來的。

江禦風和賈駱一聽是耶律兩字,一個忙叫人帶人進來,另一個卻麵色一沉。

春蟬來到興化軍營外時,已經走了有一個多時辰。腳上的鞋早就濕透了,下半身的衣褲也被雨水打濕了。跟著領路的小兵,轉了幾個彎,來到一間屋子前。

“大人,人帶到了。”

“進來!”一個男子的聲音從門內傳出,小兵打開門,請春蟬進去。春蟬按捺住緊張的心情,走了進去。

低著頭,看見眼前有兩雙腳。一雙穿著厚底皂靴,另一個,穿著雙布底鞋,與尋常布鞋不同的是,這雙布鞋底要厚了許多,鞋麵上用銀線繡著考究的祥雲圖案,連鞋幫子上也用銀線勾畫著隱約的雲紋,製作頗為考究,最有趣的是,那人的褲腳邊上還墜著一個小小的銀鈴。沒有抬頭看這個人,卻依舊感覺到此人身上傳來的無形的壓力。

“見了大人,為何不跪?”小兵見春蟬愣在那裏,出聲喝道。

“我、我從未給人下跪過。”春蟬衝口而出的話,讓江禦風和賈駱聽了一愣。小兵剛要喝她不懂規矩,被江禦風抬手製止住了。江禦風看了看春蟬,一身粗布衣衫,下半截被雨水打濕了,貼在身上,隨意挽著的發有些散亂,麵上戴著麵紗,隻露出一雙眼睛。站在那裏,起先有些緊張,現在卻已然平靜許多。

“你說是耶律公子叫你來的?”

“是,耶律公子出海前將碧璽雙魚交給我保管,還給了我一封信,說我若有難解之事,可憑雙魚佩來找通判大人,通判大人也一定會相助於我。”春蟬說著,從懷裏拿出了碧璽雙魚。

碧璽雙魚在書房的燈火下,閃爍著瑩瑩的藍色光芒。賈駱看著春蟬手中的碧璽雙魚,眼中閃過一絲寓意不明的光芒。

“那你有何難解之事需要本官為你承辦?”

“請通判大人即刻前往縣衙大牢,相救陳俊卿陳公子。”

“陳俊卿?就是那個莆田才子陳俊卿?”

“正是!”

“他怎麼會被抓進縣衙大牢?這和你又有什麼關係?”

春蟬便將事情一五一十的說給江禦風,江禦風一聽,怒道:“這個周茂昌!來人,速調一對人馬,跟我去縣衙!聶姑娘,你與我一同前往。”

春蟬一聽,又驚又喜。陳大哥有救了!

“多謝大人!”春蟬激動的連連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