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生活在村子裏,村子裏的花草樹木、牛羊雞犬、山路、小河、炊煙、彩虹,特別是村子裏的那些人,給我留下了不能忘懷的記憶。
村子是自然的、智慧的、歡樂的、淳樸的;村子,是我的根,一直牽著我的魂。
過去,我曾寫過村子和村子裏的一些人和事,但是沒有寫完,也沒有寫好,沒有把我想讓大家知道的比較全麵地反映出來。於是,萌生了把村子寫成一部小說的想法。就在著手進行準備的時候,我才發現,寫一部相對大的作品並不是容易的事情,何況我所掌握的素材與我要實現的目標相距較遠,而且自己所能夠支配的時間也實在是太少了。
困惑的時候,其實也是思考的時候,一天深夜,我忽然想到寫長篇係列散文。我想,主線是一根棍兒,村子在每個時期所發生的故事、村子裏那些生動鮮活的人物,應該是許許多多的小紅果子,把一顆顆小紅果子穿在一根棍上,這串漂亮的冰糖葫蘆不就做成了嗎?
為了全麵、曆史又文學地去反映村子,我盡可能用童年的目光去回望當時社會背景下的村子,去描寫發生在當時村子裏的人和事,並力求所有一切都是真實的,即使有虛構的成分,也隻是把張三的一兩個故事嫁接到了李四的身上。讓讀者跟隨“我”的目光,走進村子,通過村子的角角落落、春夏秋冬,通過村子裏每個小人物的不同經曆和命運了解村子裏發生的那些事,體驗和感悟那個特定的時期裏中國農村的情況,特別是中國農村農民的生產和生活,體味在那個時間段裏一個國家最底層民眾的生存狀態。
這裏沒有疾風暴雨,沒有驚心動魄,也沒有人們崇拜的英雄和蔑視的壞蛋,隻有小人物的日出日落和在他們身上發生的瑣碎的事件。
如果說,親愛的讀者們讀出了這些,並與我筆下的人和事產生了共鳴,我將感到欣慰。
感謝太白文藝出版社黨靖社長、韓霽虹副總編的支持,感謝李天增、韓效祖先生的鼓勵,感謝李詩順、鄭飛、雷鵬先生提供圖片,感謝責任編輯黨靜媛女士的辛勤勞動!
同時,還要感謝許許多多支持幫助我的同事和朋友。
謝謝你們!
2011年6月13日夜於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