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母說完便出門在前引路,楊庸和蕭慕容對視一眼,起身緊隨其後。三人出了草廬,往後山行了不到一裏,到了一處穀內。這地方楊庸小時候常常來玩,記憶中這穀內曾種了許多鮮花,隻是不知道為什麼後來便荒了,草長之後,他也沒有再來過。楊母尋了一條小路,徑直下到穀底,將兩人帶到一座土墳前。
那墳塋沒有墓碑,雖是立在荒草之中,卻打掃地異常幹淨,上麵還堆了幾把新土,看來至多幾天前還有人來拜祭打掃過。這獨龍山裏人煙稀少,除了二老,還會有誰來拜這荒墳?
這座無碑之墓楊庸一點也想不起來,問道:“這是誰的墳堆?”
楊母長歎一聲,說道:“便是你的母姨。”
“母姨?”楊庸奇道:“我何時還有個母姨?怎麼從來不曾聽說過。”
楊母道:“你母姨死得早,在你出生的那年就過世了。那塊玉墜,便是你母姨從遼國帶來的。”
楊庸吃了一驚,蕭慕容也疑惑起來,問道:“母親,那你是......”、
“不錯!”楊母不否認地說道:“我是遼人,庸兒的父親也是遼人。那一年,我嫁給了庸兒的父親,而庸兒的母姨,卻被選去了行宮。後來,她懷上了大遼皇帝的孩子,結果卻不但沒受寵,反而被人狠心地趕了出來。我們把她帶出了大遼,遷到了這獨龍山上。可沒過多久,庸兒的母姨便染了疾病過世了,她過世後不久,剛滿百日的孩子也夭折了。我們把這對可憐的母子合葬在了一處,便是眼前這座孤墳了。那塊玉墜,就是孩子父親留下的信物。我看還值幾個錢,便沒舍得葬,留下給你把玩。”
“原來如此。”楊庸隻覺得聽了一場天書,但心裏卻釋然了。原來他家裏還有這許許多多他不知道的事情。可是為什麼提起這塊玉墜,父親會如此大動肝火呢?蕭慕容聽完也覺得釋然了,但細細一想,又總覺得哪裏不對。隻是一時半會參不透究竟,不知從哪裏說起。
可畢竟事情總算有了個答案,總比胡亂猜測要好上許多。楊庸了卻了一塊心病,證明自己並不是耶律延禧的兒子,心情也沒來由地暢快了許多。他和蕭慕容一同邀請二老下山,去新房裏住下享享清福。可是二老在獨龍山上生活了半輩子,哪都不願去。又聽說楊庸要遠走千裏做官,就更不願去獨住一座那麼大的宅子了。
楊庸沒有辦法,隻好留了些錢銀。又與蕭慕容在山上住了一晚,陪二老好好地吃了一頓飯,第二天起早,趕回了西郊的新屋。一路上楊庸還在擔心怎麼和梁紅玉交代他和蕭慕容在外留宿的事情,不料梁紅玉比他們回來地還要晚。因為時近七月半,按照風俗,這時應該祭奠先人。梁紅玉的父親因為進剿方臘時因貽誤戰機而被朝廷斬首,母親也殉情而亡,今年是他們過世的第一個周年祭,梁紅玉必須要回一趟淮安祭掃。因為昨天楊庸走得早,梁紅玉沒有趕上時辰和他辭別,便隻留下了一封書信,自己獨自上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