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場裏的人跑來跑去,可就是沒有人去堵門。城頭上的軍士們衝撞在了一起,想要把涼透了的油燒滾。烽火台上的軍士幹脆連火也點不著,守著那堆柴禾對下麵的人喊“來個火”!
楊庸對他們已經徹底絕望了,以這群烏黑之眾的戰鬥力,遼軍隻要一個衝鋒,就能把他們直接趕到東京去。
“慌什麼!又不是來了三千人!”楊庸罵了趙文一句。其實他想把所有人都罵一遍的,但是隻有趙文一個人還在他身邊,盡管這個人還在顫抖。
“堵門啊!”楊庸站在譙樓上喊,關門邊的一群人總算還有個清醒點的都頭聽了楊庸的話,連聲呼喝下,幾十個軍士被趕去搬屍體和碎木片,有人找來了幾輛輜重車也一並堵在了門口,堪堪把關門擋住。那些在城頭上燒滾油的士兵們也不燒了,楊庸讓他們就地將城頭上的油挨著牆全部撒到城下。沒有箭支的弓手們還在埋頭問別人借,楊庸讓趙文把他們集中在一起,每人拿一把砍刀上山去砍樹,隻要手臂粗細的杆子,兩頭必須削尖。
忙完這些,遼軍的騎兵已經衝到了跟前。趙文看楊庸不但沒跑,還幫他出主意守城,一時間也沒跑,等想起要逃跑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遼軍在關下擺開陣勢,擂鼓三通,即刻開始攻城。
一蓬箭雨灑下,城頭上的宋軍有十幾個反應慢的頓時被射成了刺蝟,倒頭便栽倒到了城牆下。好在騎兵不善攻城,三百遼軍分成三路,一路棄馬攀牆,一路攻門,一路策應,竟是一股腦地全湧了上來,顯是誌在必得,想要一擊而下。
這邊宋軍的弓手開始零星地還擊,因為分散各處,又沒有統一的號令,弓手們射出去的箭矢散亂不堪,一壺箭射完,對方也沒倒幾個。等到箭壺空了,遼軍也攻到了牆下。這支騎兵並沒有帶攻城用的雲梯,隻是將身後的撓鉤取下,拋向城頭,掛穩了牆磚便爭先恐後地爬將上來。那撓鉤是精鐵打造,掰不彎,打不斷,連繩索也是用牛筋製成,連砍數刀都沒有反應。但那些遼兵也爬不上來,牆頭上澆了油,那油一沾手便滑不溜丟,哪裏還握得住撓鉤的牛筋。遼兵們“哧哧”地爬上來,又“溜溜”地摔下去。僥幸幾個爬上牆頭的遼兵,頓時又被一群宋軍當成了撒氣的沙包,一通刀砍槍戳,登時斃命。
宋軍見遼軍攻不上城頭,士氣頓時大噪,吼吼著讓遼兵上來送死。趙文也受了些感染,暫時也不去想逃跑的事情,跟著楊庸到處查看堵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