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避孕(四)(3 / 3)

一部分人於服藥初期可以出現惡心、頭暈、乏力、食欲不振、容易疲倦等反應,由於和懷孕初期的反應差不多,一般稱為類早孕反應。據觀察發生這種副反應的原因,主要是藥物中的雌激素刺激胃粘膜。因此,多年來有關專家一致致力於降低口服避孕藥中雌激素的含量,甚至單純使用孕激素作為避孕藥。目前使用的短效口服避孕藥,其中雌激素含量僅相當於最初用藥的1/8,仍獲得同樣肯定的避孕效果,副反應的發生率卻明顯降低。鑒於20多年的臨床應用經驗及比較性研究,如今已經優選出激素的最佳劑量,即每片或每滴丸中含30-35納克。其實我國自60年代初就已經使用這個劑量,而且已證明了含激素的複方口服避孕藥,無論是在避孕效果還是在周期控製方麵,都明顯優於僅含孕激素的藥物。

輕的類早孕反應一般並不需要特殊處理。重症者服些維生素B會使症狀減輕,如能堅持服藥,一般於2-3月後症狀多會自然消失而感到適應。提倡於睡前服藥,因為類早孕反應出現於用藥5小時後,此時正處於熟睡中,會更容易渡過。

避孕藥對月經會有哪些影響?

堅持服用短效避孕藥者,由於停藥後就會有月經來潮,可以使月經周期變得規律。因為藥物能抑製排卵,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量也減少,子宮內膜缺乏激素的影響,不能正常生長而變薄,所以會有經期縮短,月經量減少。服用避孕藥由於抑製了排卵,缺乏孕激素,子宮內膜也不能進入分泌期,前列腺素的來源減少,痛經會因此得到明顯的緩解,目前已有不少的婦科醫生利用避孕藥治療月經不規律、經頻、血量多及痛經等月經病。

為什麼服藥後會有人閉經,又有人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應該怎麼辦?

實際上,這是避孕藥對月經不利影響的兩個方麵。

(1)閉經或月經過少:主要是由於外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長期負反饋作用,丘腦下部和腦垂體持續處於抑製狀態的結果。所以,一般主張連續服避孕藥的時間不能過長,如果已持續服用半年,最好能停用2-3個周期,以使維持月經周期的自然調節機製有機會恢複,然後再重新用藥才好。

(2)服藥期間出血:這種出血通常表現為點滴狀或淋漓不淨,無一定規律,和月經絕然不同,統稱為突破性出血。從理論上說,按時服藥本不應該發生出血。因此,發生首先應想到是漏服藥所致。但發生突破性出血者大多數是按規定服藥的,也就是邊服藥邊出血,以致非常苦惱而不得不停用。可是專家們政一致認為,這是所服用的外源性激素尚不足以維持子宮內膜生長的結果。如突破性出血發生於月經周期的前半期,可能是由於雌激素不足所致,可以在服短效避孕藥的同時每日加服炔醇糖衣片1片,直到服完22天至應該停藥時。假如出血發生於月經周期的後半期,可能是孕激素不足所致,需要每晚加服1片避孕藥或單純含孕激素的藥物,也維持到22天再停藥。

在服藥期間,出血如果超過月經量或發生於接近應該停藥的日子,就不如索性停止服藥,把這次出血當作月經處理,於停藥的第5天再開始服用下個周期的藥物。

服同樣劑量的避孕藥,為什麼對有的人能治療月經病.而對有的人卻可以引起閉經或者淋漓不淨的陰道出血呢?這主要是因為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有極大不同,而這些個體差異又是事先並無法察知的。不過服避孕藥後的閉經,一般能於停藥後很快恢複。即或發生突破性出血,絕大多數也能夠不經治療於2-3個月內自行恢複。

長效口服避孕藥為什麼能長期有效?

長效口服避孕藥中所含的激素是炔雌醇環戊醚,服藥後這種雌激素經腸道吸收,能貯存在體內脂肪中,以後再緩慢釋放出炔雌醇,所以能起到持續的抑製排卵作用,藥物中還含有孕激素,可促使子宮內膜轉化為分泌期並剝脫出血,類似一個正常的月經周期,所以服藥一次能避孕1個月。值得注意的是,每片短效複方18-甲避孕藥中所含的18-甲基炔諾酮(孕激素)隻有0.3毫克,而為了維持與長效雌激素的配伍,每片長效藥中卻含有12毫克,是前者的40倍。所以,長效口服避孕藥對月經的影響也就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