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工作的情商(5)(2 / 3)

一個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的部分表現。而一生的職業,就是他誌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所以,了解一個人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了解其本人。

如果一個人輕視他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得很粗陋,那麼他決不會尊敬自己。如果一個人認為他的工作辛苦、煩悶,那麼他的工作決不會做好,這一工作也無法發揮他內在的特長。在社會上,有許多人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創造事業的要素和發展人格的工具,而視為衣食住行的供給者,認為工作是生活的代價、是不可避免的勞碌,這是多麼錯誤的觀念啊!常常抱怨工作的人,終其一生,決不會有真正的成功。抱怨和推諉,其實是懦弱的表現。

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達到的目的,最令人滿意的工作就是使我們的工作導向我們認為能表現自己的才能和性格的努力。一個人對工作所持的態度,和他本人的性情、做事的才能有著密切的關係。要看一個人能否達成自己成功的心願,隻要看他工作時的精神和態度就可以了。如果某人做事的時候,感到受了束縛,感到所做的工作勞碌辛苦,沒有任何趣味可言,那麼他決不會做出偉大的成就。

不論做什麼事,必須竭盡全力,這種精神的有無可以決定一個人日後事業上的成功與失敗。一個人工作時,如果能以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熱忱,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那麼不論所做的工作怎樣,都不會覺得勞苦。如果我們能以充分的熱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為最精巧的工人;如果以冷淡的態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也不過是個平庸的工匠。倘若能處處以主動、努力的精神來工作,那麼即使在最平庸的職業中,也能增加他的威望和財富。

不管你的工作看起來是怎樣的卑微,你都應當有藝術家的精神,應當有十二分的熱忱。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不允許對自己的工作表示厭惡。厭惡自己的工作,最終也會遭到工作的厭惡。如果你為環境所迫而做一些乏味的工作,你也應當設法從這些乏味的工作中找出樂趣來。要懂得,凡是應當做而又必須做的事情,總能找出事情的樂趣,這是我們對於工作應抱的態度。有了這種態度,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能有很好的成效。

如何增強敬業精神

懶惰永遠是成功的天敵,在確立目標之後,如果缺乏行動的熱情和執著的勇氣,目標永遠是空中樓閣,在事業上,人如果缺乏敬業精神,他就永遠也不可能創造出任何成就。

自古以來,成就大業的人,多是克勤細務的。百丈高樓,起於平地,千丈之台,乃是一尺一寸積累起來的。諸葛亮當丞相的時候,事必躬親,事情無論大小都要親自解決,可謂鞠躬盡瘁了。周文王非常聖明,從早到晚都在處理政事,沒有時間吃飯、休息。

敬業,就意味著對事業全身心地投入,意味著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意味著長時間的艱苦勞動,意味著可以接受前進中任何障礙的挑戰。

日本人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敬業精神的群體,他們有一句名言:“世上的一切困難遇到工作狂都會不攻自破!”美國聯邦調查局在事關國家安全的一次調查中得出一個輔助數據:那些控製美國經濟命脈的東京老板們,在創業時投入的工作時間每天在17個小時以上,而當有某個目標具體需要執行時,這個平均數將上漲到每天22個小時。——他們近乎瘋狂的工作態度來源於敬業精神。

每個人都有遇事執著的時候,如果將之能化為工作上的動力,那就是敬業。對工作的專注會使你心無旁騖。所以你要警惕自己是不是在不自覺中喪失掉了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

痛苦的回憶在我們獲得成功之後就會覺得趣味無窮,這就是失敗給我們的啟示往往要大於成功給我們的啟示的關鍵之處。心理學研究表明,挫折在人心中的記憶將是長久的。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失敗的遭遇在記憶中的印象之深,遠不是成功之後的喜悅所能比擬的。當我們被日益繁重和枯燥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漸漸變得麻木的時候,惟一能拯救我們的就是重新喚起敬業精神。

每個人都會對家園有眷戀之意,我們之所以喪失進取的信心,在工作麵前提不起鬥誌,是因為我們的內心再也找不到美麗的精神之所,那些雄心、毅力、興趣、關愛之花不在心中成長,我們就不可能擺脫失敗的糾纏。

政治家的使命感是治國安邦,軍事家的使命感是戰勝敵軍,企業家的使命感是創造財富。使命感是敬業的推動力。敬業精神不僅是一種觀念被深植在我們心中,它還應當是可以培養的,可用量化的指標表示出來。這樣我們可以精確地知道,在培養和鍛煉敬業精神方麵,我們還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1.興趣的培養

隻有對對象產生興趣,才有可能將我們的才智傾注其中。

2.意誌的錘煉

遇到困難時,將阻礙列出。從最容易的難題著手,解決它,其次是較容易的,最後是最困難的。解決完具體的難題之後,可以輕鬆一下獎勵自己。

3.成果總結

將你對付困難的例子記錄下來,分級別地歸類。最困難的歸人A級,其次為B級,再次為C級。這樣,在每次總結之後,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難題被歸入C級。這表明,在你眼裏,最困難的事情已經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