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情商決定命運(5)(2 / 3)

誰了解自己的情緒,誰就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它們,誰就能操控、駕馭它們。誰要是不了解自己的情緒,就隻能無助地聽任它們的擺布,成為情緒的奴隸。

當你開始觀察和注意自己內心的情緒體驗時,一個有積極作用的改變正悄然發生,那就是情商的作用!

人們總是認為情緒是沒有規律,不可捉摸的,其實生活中一些細微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情緒的變化規律,看出一個人掌控情緒的能力以及認識自我的能力。情商較高的人往往能在事情的發展過程中體察到自己的精神狀態,預知自己的情緒所帶來的後果,並找出某種情緒和心境產生的原因,對自我情緒做出必要恰當的調節,始終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

情商較低的人則無法克製自己的情緒,以致於在陷入消極情緒或者情緒失常時卻全然不知,更不用提進行有效地控製和調節了。這種情況的結果就像是走進迷茫的大山深處,心急火燎也找不到出口,因為這時的你根本就意識不到自己身在何處。

不要被壞心情籠罩

我們都希望天天擁有一份好心情,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卻常常被壞心情籠罩。

失戀,被老板炒魷魚,生意失敗,股票套牢,沒評上職稱,與鄰居吵架……這些都會使我們變得鬱鬱寡歡。有時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立刻擊垮我們,讓我們眉頭不展。劉震雲寫過一篇小說《一地雞毛》,小說中的有個機關小幹部,因為一塊豆腐餿了,竟至一整天心情壞,與妻子拌嘴,在機關不開心……

壞心情是有害的。首先,它會損壞我們的健康。壞心情會使一個女人老得更快,會使我們的表情難看、皺紋增多、頭發脫落,會使我們得糖尿病、憂鬱症,甚至精神崩潰,它也會縮短我們的壽命。得過諾貝爾獎的醫學博士亞力西斯·柯瑞爾說:“不知道怎麼抗拒憂慮的商人,都會短命而死。”

壞心情也會降低我們的生活質量,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還會破壞和諧的人際關係。古語說:“一人向隅,舉座不歡。”你垂頭喪氣,周圍的人也很難高興起來。

一位西方人說:“煩惱是具有最大破壞性且不利健康的心理惡習。”

因此,我們必須戰勝壞心情,要設法擺脫壞心情的糾纏。

《北京青年報》講了現在一些年輕人排解壞心情的辦法,叫“情緒化消費”。一位叫丹丹的女孩子,月收入不到2000元。接到男友分手的電話後,她什麼也沒說,下班後逛遍了北京的大商場,不管有用沒有,買了不下1萬元的衣服。回到家把買來的東西丟到櫃子裏,抱著毛毛熊痛哭一場。另一個男青年小張,被單位辭退的當夜,滿腹委屈地跑到最昂貴的酒店,要了最昂貴的洋酒,喝了一個通宵,然後被送到醫院,花了一生中最多的一次醫藥費。……

遇到不愉快的事,心煩、生氣、心情惡劣,總之,當自己有壞心情時,我們一定要設法化解它,但不能采取丹丹和小張的做法:原來的愁悶不但沒去掉,還添了新的心病。像小張,清醒後他第一個感覺就是:我冒的是什麼傻氣呢?別的不說,光心疼那一夜扔出去的兩萬多塊錢,他就一年沒睡好覺。每想起冒傻氣的事兒,就要經曆一次情緒低潮。這種代價太高了,圖了一時之快,弄得自己“民不聊生”。

其實,要化解壞心情,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一種很超然、很客觀的態度去對待引發壞心情的事實。要自我安慰,不要長久地陷在已發生的不幸事件中,要多去想想那些能令我們愉快的事。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煩惱與歡欣……僅在一念之間”(法國作家大仲馬)。

讓希望鼓舞情緒

以前日軍侵占馬尼拉時,菲律賓海軍的一名文職雇員被捕了。他被關進一個旅館,兩天後又被送往一個集中營,他叫哈蒙。

就在到達集中營的第一天,哈蒙看見一個難友的枕頭底下有一本書。他向難友借了這本書。這本書叫做《人人都能成功》。

在哈蒙閱讀這本書之前,他的情緒很壞。他恐懼地望著在那個集中營裏可能遭受的折磨,甚至死亡。

但是,當他讀了這本書時,他就為希望所鼓舞了。他渴望擁有這本書,讓它同自己一起去迎接前麵那些可怕的日子。

哈蒙在同難友討論《人人都能成功》中的問題時,認識到這本書是他自己的一筆巨大財富。

“讓我抄這本書吧!”他說。

“當然可以。你開始抄吧!”這是回答。

哈蒙立即開始抄書。一字又一字,一頁又一頁,一章又一章,他緊張地抄著。

他時刻感到有可能隨時失去這本書的苦惱;這本書會在任何時候被拿走。但這種苦惱激勵他日夜工作。

真是幸運,哈蒙在抄完這本書的最後一頁後不久,他就被轉移到臭名昭著的聖多·托瑪斯城集中營。

哈蒙之所以能及時完成抄書工作,乃是因為他能及時開始這項工作。

哈蒙在三年零一個月的囚犯生活中隨時都帶著這本書,把它讀了又讀。這本書給了他豐富的精神食糧;鼓舞他產生勇氣,製訂未來計劃,保持和增進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