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情商決定命運(5)(1 / 3)

這位窮人意外地得到一大筆錢,不禁欣喜若狂,他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富翁與他非親非故,平時幾乎沒有任何往來,怎麼會送這麼多錢給自己呢?

他首先想到的是,那個富翁是否有什麼陰謀詭計?但從富翁的態度和仆人的表情來看,根本不像是在算計他。更何況,他們還給自己留了字據呢!隨後,他又想,莫非這些錢是假的,富翁想拿來愚弄自己嗎?他仔細查驗了一遍,發現鈔票全是真的。

這位窮鄰居左思右想,百思不得其解。弄得一夜沒睡著覺。這些錢應該放在什麼地方?存銀行吧,現在利息太低,不劃算;拿去投資呢,自己又沒經驗,虧了豈不可惜!要不就去買房子、買家俱?但想了想又不太夠,全花了,手上又沒錢了,況且還需要自己添錢,這也不太好。

那該怎麼辦呢?他整個晚上想來想去,還是想不出來一個穩妥的好辦法。

第二天,他哪兒也沒去,怕錢被人偷了。

第三天,他想應該去買些好酒、好肉來享受一番。於是,他去了一家大商場,挑選了一大堆東西。看著他猶豫不定的樣子,一個店員始終密切注視著他,像防賊似的。平時他去這家商場隻是閑逛,或隻買點非常便宜的東西,這一次一反常態,更讓那位勢利的店員對他“另眼相看”了。

當他發覺店員用懷疑的目光盯著自己時,原本愉快的購物變得讓他很不舒服。他匆匆付完款就走了。回到家裏,心中還有餘氣,而且又為如何保存或花費錢開始犯愁了。

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心思拉琴了,更別說拉出原來那種快樂的琴聲。

自強不息從惡運中崛起

隻要自強不息不懈地努力奮鬥,就能夠從惡運中崛起,成就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王永慶15歲小學畢業後,貧困使他無法上學,隻好背起簡陋的行裝,去嘉義工作,當米店的小工。16歲時,王永慶決意創業,他求父親為他借到200元台幣做本錢,開了一家小米店。

小米店開始時困難較大,附近的居民都有米店關係,一時插不進去。王永慶不氣餒,一家家去推銷,並把米中雜物撿得幹幹淨淨,有時還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戶家中,盡量滿足客戶的要求。過硬的服務水平,逐漸贏得了用戶,生意越做越好。接著,他開設了一間碾米廠。當時他的隔壁也有一家碾米廠,條件比他優越,為了在競爭中取勝,他每天苦幹十六七個小時,終於壓倒了別人。後來,他又辦了一家磚廠。抗日戰爭期間,米廠被日軍飛機炸塌了,但他很快又辦一家更大的米廠。

抗戰結束後,台灣光複了,王永慶打入了木材市場,慘淡經營。直至20世紀50年代,台灣建築業蓬勃興起,木材價格猛漲,王永慶趁機由小商人變為大商人。

當時的台灣,資源貧乏,許多工業材料都缺乏,塑膠原料便是其中之一。王永慶與其他一些商人雄心勃勃地合資成立了一座聚氯乙烯工廠,以120萬美元從日本取得了技術,在1957年開始投產,並把公司名稱正式定為“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王永慶是主要股東及經營者。這項投資在當時的台灣是極冒風險的,一個化學家預言王永慶要破產。難關確實一道又一道,日本產的塑膠粉充斥台灣市場,而台灣塑膠加工業尚未完備,“台塑”的聚氯乙烯就更無人問津了。一些股東心灰意冷,紛紛退股,“台塑”麵臨夭折的危險。王永慶沒有退縮,他變賣了自己的所有產業,毅然購下了“台塑”所有產權,獨自經營。他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是反其道而行之,更加大量地生產,但同時提高質量,投資70萬美元更新設備。結果質量提高了,降低了售價,打開了市場。二是在1958年投資“南亞塑膠加工廠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台塑”的聚氯乙烯加工製造各類塑膠產品。

天堂與地獄的差別

人在陷入某種情緒中往往並不自知,總是在事情發生過後才會發現。而這種不易自知的情緒可以隨時帶你進入天堂或地獄。

一個好鬥的武士向一個得道禪師請教天堂在何處,地獄又在哪裏。

老禪師說:“你隻是一介武夫,性格乖戾,行為粗鄙,這種高深的禪學你根本無需知曉。”

武士惱羞成怒,立刻拔劍相向:“你竟敢對我這般無禮!”

禪師說:“你的劍太鈍了,根本就沒有資格做武士,估計連我的頭你都取不去。”

武士大怒:“看我一劍殺死你。”

禪師緩緩道:“這就是地獄。”

武士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的冒失和無禮,隨即納劍入鞘,伏地鞠躬,感謝禪師的指點。

彈師又言:“這便是天堂。”

武士的頓悟說明人在陷入某種情緒時往往並不自翹,總是在事情發生過後,經過有意識的反省才會發現。

古希臘戴爾菲城的一座神廟裏,鐫刻著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認識你自己。它是這座神廟裏惟一的碑銘,它要求人們在情緒產生的時候,即能覺知它的存在,進而有目的地調控它。

一般來說,人們往往可以影響和改變他們所了解的東西,當你想要積極改變自己的時候,你首先必須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