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武則天是主張“以道德化天下”的。她曾建議“王公以降皆習《老子》”,反對酷刑和苛政,希望通過約法省刑、無為而治的辦法實現天下大治。所以當時她雖廣開仕途,扶植新貴,但並沒有使用過一個酷吏。當時社會上也沒有出現一個著名的酷吏。很顯然,武則天在輔政期間並無器重酷吏之事。
武則天臨朝稱製時間較短,隻有六年,但這六年是武則天政治生涯發生轉變的關鍵性階段。這一階段,武則天廢中宗,立睿宗,以皇太後的身份獨攬大權,成為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
武則天在臨朝之初是很想大有作為的。也就是說,她要用自己的全部才能治理國家,以報答唐高宗的重托和天下人的推戴。為此,她決定旗幟尚“金”,同時改變百官服色和稱謂,準備通過網羅人才、放寬刑法的辦法“大收人望”。但是,對於她的所作所為,“天下頗多流言異議”。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發生了徐敬業的叛亂,對武則天形成很大的威脅。叛亂平息後,武則天改元“垂拱”,仍表示要一如既往,無為而治。然而,嚴酷的社會現實使她的理想無法實現。由於“將相陰謀”,“人多逆節”,武則天不得不用酷吏來打擊政敵。也就是說,到這個時候,武則天才開始重用酷吏。垂拱初年,酷吏興起,索元禮、周興、萬國俊等紛紛出籠,造成了恐怖氣氛。但垂拱四年(688年)以後,隨著政治形勢的轉變,酷吏的活動就大大減少了。
當皇帝的十五年是武則天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武則天改唐為周,破天荒地登上皇帝寶座。這一事件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動。雖然支持武則天的人很多,但在暗地裏反對武則天的人也不在少數。為了清除政敵,鞏固新生的武周政權,武則天在天授年間仍不得不重用一些酷吏。
所以在武周初年,酷吏仍然較多,大酷吏來俊臣就是這個時期出現的。不過,這種局麵維護的時間並不太長,政局穩定後,武則天即不再器重酷吏。萬歲登封元年(695年)十月,武則天頒發了《減大理丞廢秋官獄敕》,重新提出了約法省刑、無為而治的主張。顯然,到這個時候,武則天就已不再重用酷吏了。神功元年(697年)六月來俊臣被殺後,酷吏們也都退出了政治舞台。從這時起,到武則天退位,再也沒有出現過酷吏。
武則天之所以在改朝換代前後重用酷吏,完全是為了打擊政敵,鞏固政權。從大量資料來看,武則天本來是反對濫刑,反對酷吏的;當她的統治受到政敵嚴重威脅的時候,她要用酷吏誅殺異己,擺脫危機;當她的統治穩固後,她又要以循吏治天下,而把酷吏無情地予以拋棄。種種跡象表明,酷吏不過是武則天誅鋤異己、打擊政敵的工具。
首先,酷吏是在武則天的扶持下興起的。武則天扶持酷吏是徐敬業起兵以後的事。嗣聖元年秋,武則天臨朝不久,徐敬業“據揚州起兵,自稱上將,以匡複為辭”,旬日之間,“得勝兵十萬”。這次起兵雖很快平定,但隱藏下來的反對派仍有很大勢力。這些人“密有匡複之誌”,時刻準備顛覆武則天的統治。由於這些人尚未起兵造反,不能用大軍征討,隻能用殘暴酷烈、濫用刑法的官吏加以懲治。所以當有人建議武則天“盡誅皇室諸王及公卿中不附己者”的時候,武則天便改變了以往對酷吏的態度,開始扶持酷吏。史載:垂拱元年(685年),武則天“疑天下人多圖己……欲大誅殺以威之。乃盛開告密之門,有告密者,臣下不得問,皆給驛馬,供五品食,使詣行在……所言或稱旨,則不次除官,無實者不問”。於是“四方告密者蜂起”。大凡善於羅織者皆得到武則天的扶持。如來俊臣告密不久,“則天重其爵賞以酬之”,使“朝官側目”。傅遊藝濫刑之後,“基年之中曆衣青、綠、朱、紫”。如果沒有武則天的支持,垂拱、天授之際絕不會出現那麼多的酷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