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智者與強者的對話——蘇秦與張儀的大戰略之爭(2)(3 / 3)

威脅與恫嚇的較量

蘇秦推銷合縱、張儀倡導連橫,他們兩個人的身份不過是推銷員而已。因為他們自己都沒有一支聽命於他們的軍隊,而是要靠遊說來博得各國國君的信任,用一個現代金融的術語來說,他們的行為,都屬於“融資”,而不是通過市場行為進行的交易。

這兩個人的融資手段很難說誰更加高明,因為蘇秦是用各國存在的缺陷來促成他們之間的合作,他所用的融資手段,是威脅。而張儀則是到處宣講秦國對各國的好壞雙麵影響,建議各國不要觸怒秦國,而是要和秦國合作,他的手段,則是恫嚇。本質上而言,蘇秦和張儀的行為都屬於為各國君主做代理,自己收取中間利益,不過,他們實現自身利益的渠道不盡相同。

蘇秦在促成了趙國、燕國的合縱之後,又去遊說韓宣王說:

“韓國北部有堅固的鞏邑、城皋,西部有宜陽、商阪的要塞,東有宛、穰、洧水,南有陘山,區域縱橫九百多裏,軍隊有幾十萬,憑著韓國士兵的勇敢,即使以一當百,也不在話下。憑著韓國兵力的強勁和大王的賢明,卻向西侍奉秦國,拱手而臣服,使國家蒙受恥辱而被天下人恥笑,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

“如果大王去侍奉秦國,秦國必定會向您索取土地。大王的土地是有限的,而秦國貪婪的索取是沒有止境的,拿有限的土地,去換取無止境的索取,這就叫做拿錢購買怨恨,糾結災禍。不用打仗,而土地就被割去了。我聽說過一句俗話:‘寧為雞頭,不為牛後。’憑著大王的賢明,又擁有韓國強大的軍隊,卻蒙受做牛後的醜名,我私下為大王感到羞恥啊。”

韓王聽了蘇秦的話,十分激動,他回答說:“我雖然沒有出息,也決不能去侍奉秦國。現在您既然轉告了趙王的指教,我願意把整個國家托付給您,聽從您的安排。”

蘇秦又轉而遊說魏襄王:

“大王的國土縱橫千裏。地方名義上雖然狹小,但是田間到處蓋滿房屋,連放牧牲畜的地方都沒有了。人口稠密,車馬眾多,日夜行馳,絡繹不絕,轟轟隆隆,好像有三軍人馬的聲勢。我私下估量大王的國勢和楚國不相上下。

“可是那些主張連橫的人誘惑您侍奉秦國,夥同像虎狼一樣凶惡的秦國侵擾整個天下,一旦魏國遭受秦國的危害,誰都不會顧及您的災禍。依仗著秦國強大的勢力,在內部劫持別國的君主,一切罪惡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

“魏,是天下強大的國家;王,是天下賢明的國君。現在您竟然有意向西麵奉事秦國,我私下為大王感到羞恥。如果奉事秦國,必然要割讓土地來表示自己的忠誠,因此,還沒動用軍隊,國家卻已虧損了。大王果真能聽從我的建議,六國聯合相親,專心合力,一個意誌,就一定沒有強秦侵害的禍患了。所以敝國的趙王派我來獻上不成熟的策略,奉上詳明的公約,全賴大王的指示號召大家了。”

魏王也被蘇秦的言辭打動了:“我沒有出息,從沒聽說過如此賢明的指教,如今您奉趙王的使命來指教我,我將嚴肅地率領全國民眾聽從您的安排。”

接著,蘇秦又向東方遊說齊宣王,說:“齊國南麵有泰山,東麵有琅邪山,西麵有清河,北麵有渤海,這可說是四麵都有天險的國家了。齊國的土地縱橫兩千餘裏,武裝部隊幾十萬人,糧食堆積得像山丘一樣高大。大王的國都臨淄,家家殷實,人人富足,誌向高遠,意誌飛揚。憑借著大王的賢明和齊國的強盛,天下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比得上。

“如今您卻要向西去奉事秦國,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羞恥。況且韓、魏之所以非常畏懼秦國,是因為他們和秦國的邊界相接壤,而秦國和齊國的關係則不同,秦國背靠著韓、魏的土地,要經過衛國陽晉的要道,穿過齊國亢父的險塞,戰車不能並駛,戰馬不能並行,隻要有一百人守在險要之處,就是有一千人也不敢通過,即使秦國軍隊想要深入,就像狼一樣疑慮重重,時常回顧,生怕韓、魏在後麵暗算它。所以它虛張聲勢,恐嚇威脅。它雖然驕橫矜誇卻不敢冒險進攻,那麼秦國不能危害齊國的形勢也就相當明了。現在,齊國還沒有向秦國臣服的醜名卻有強大的國家實力,所以我希望大王稍微留心考慮一下,以便決定對策。”

齊王說:“我從未聽到過您高明的教誨。如今您奉趙王的使命來指教我,我將嚴肅地率領全國民眾聽從您的安排。”

蘇秦一鼓作氣,將東方五國結成了合縱聯盟,然後就去遊說楚威王:“楚國,是天下強大的國家;大王,是天下賢明的國王。楚國土地縱橫五千多裏,武裝部隊一百萬,戰車千輛,戰馬萬匹,存糧足夠支用十年。這是建立霸業的資本啊。憑借著楚國的強大和大王的賢明,天下沒有哪個國家能比得上。如今您卻想向西侍奉秦國,那麼其他各國自然也會向秦國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