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孔子的出仕之路(2 / 2)

道家的修身,主要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的,從人性的根本來講修身的。但是!脫離社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們無法逃避,無法改變現實環境,不如接受現實,適應現實,再慢慢地改變現實環境。

所以!孔子認為:隻有繼續推廣周禮、周製,改良周禮、周製,讓周禮、周製適應新時期的需要,才是最好地修身。

還是那句話:不管世人遵守不遵守周禮、周製,我孔丘一個人都要堅守!相信!在我孔丘的帶頭示範下,世人一定會響應的。

老子罵我傻!我孔丘是傻!克己是苦了自己,可我願意!為了拯救天下蒼生,我孔丘願意!我孔丘願意奉獻我的生命,何況這點苦呢?

隻要天下得到了拯救,我孔丘的生命和所經受的苦,又算什麼呢?

所以!孔子認為:老子和老子的道學:是一個沒有擔當的人的思想!

一個人沒有了擔當,又如果去修身?又如何去重組社會呢?

老子說:生存是人類和萬物的底線。一旦影響了生存,人和萬物都是要進行反抗的。

可是?如果我們都沒有社會責任心,又如何組織起來對抗外敵呢?是不是?

老子說:國家一直是存在的!

可老子的道學中又說:國家隻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個臨時機構,最終是不存在的。

都什麼理論?

孔子是不敢苟同的!

老子的道學就跟跳跳板似的,一會兒現實,一會兒理論,給人雲裏霧裏的感覺,一般人是不容易聽懂的。

反正!孔子就認定了:出仕!隻有出仕,才能救世!

隻有修身、修德、克己,做世人的榜樣,才能救世!

時間在一天天焦急中過去了,終於等到了春祭。

季平子等人,一直沒有來催促他去齊國。

魯昭公那邊,倒是派人來請他過去做事。孔子趁著這個機會,去了魯昭公那邊,向其說明了原因。魯公聽說他要去齊國,是持支持態度的。

齊國的那塊失地,魯公心裏是有數的,是要不回來的。但是!可以讓孔子過去試試,不是以國家的名義去要,而是以一個使臣的旁敲側擊去要。

魯昭公並沒有感覺出來,趕孔子走是一種信號,是季平子等人要對他下手的信號。相反!覺得可以讓孔子去齊國展露一下才華。然後!就可以回國重用。

在這種情況下,孔子是非去不可了。

過了春祭,天氣轉暖。孔子去了季平子家一趟,向季平子等人辭行,並領了路費。第二天,踏上了去齊國求仁的道路。

這天!沒有官方人員的送行,隻有亓官氏和孔鯉以及侄女和女兒的哭泣聲。

東方的太陽紅紅地掛在天空,給人一種懶洋洋地感覺。孔子沒有坐馬車,步行而去。他的身影顯得很孤單,越來越小,漸漸地從眾人視線中消失。

子路等人站在高處,朝著先生的背影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