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創富人生智慧(2)(2 / 3)

地主聽了大怒,並罵道:“你這愚蠢的仆人,競不好好利用你的財富。”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也是如此,重視將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投入於報酬比較低的行業中,而不是想去用錢來生錢,這種理財觀念是無法致富的。錢存在銀行是當今大多數人投資理財最普遍的途徑,同時也是他們在理財方麵所犯的最大錯誤。多數人認為錢存在銀行能賺取利息,能享受到福利,這樣就算是對金錢做了妥善的安排,已經盡到理財的責任。事實上,利息在通貨膨脹的侵蝕下,實質報酬率接近於零,等於沒有理財。

每一個人的理財最後能擁有多少財富,難以事先預測,惟一能確定的是,將錢存在銀行而想致富,難如登天。試問:“你曾經聽說有單靠銀行存款而致富的人?”將所有積蓄都存在銀行的人,到了年老時不但無法致富,常常連財務自主的水平都無法達到,這種例子時有所聞。選擇以銀行存款作為理財方式的人,其著眼點不外乎是為了安全,但是讀者必須了解:“錢存在銀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長期卻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

突破慣性的限製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投資理財也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它之所以困難,倒不是由於需要高深的學問,而是投資人必須經常做一些與自己的習慣背道而馳的事。

這對大多數的人、正常的人來說,並非易事。

一個理財致富的人,隻不過是養成一般人不喜歡,且無法做到的習慣而已。

你是否知道理財可以創造財富且可以致富?如果你知道,你是否真的去嚐試?

投資人想躋身於理財致富之林,要能在思考模式上跳脫傳統思考的框框。

有一個成年人不會騎腳踏車,他看到一位小孩子在騎,羨慕地對這小孩抱怨說:“小孩子身手敏捷才會騎車”,沒想到小孩子卻對他說:“不一定要身手敏捷才會騎車”,於是小孩教這位成年人騎車,而成年人也很快地就學會了。當成年人與這小孩道別回家時,卻習慣性地推著車走路回家,這就是無法突破慣性的框框。

致富的七大守則

巴比倫在曆史上一直以全世界“首富之都”而著稱,號稱世界七大文明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便矗立在巴比倫城。但巴比倫並非一直如此富裕。當薩貢王(公元前24——前23世紀)打敗敵人回到巴比倫時,戰爭已使整個城市麵臨著嚴重危機,一些大的興建工程已停工,百姓無以為生,勞工失業,大部分的金子流入了富人口袋。於是國王決定讓所有百姓學會積攢金子,消滅窮人。他請來了當時最富有的阿卡德組織了由一百人組成的講習班,聽阿卡德講授他致富的七大守則,然後再由這一百人去教導他人。這七大守則是:

先讓你的荷包鼓脹起來:

控製支出:

讓自己成為多金韻人:

守護財富避免損失:

尋求獲利性的投資:

保障未來生活無憂;

增進你賺錢的能力。

培養你的理財觀念

理財觀念,點點滴滴看似平凡無奇,但財富就在正確的理財習慣中產生,投資理財就從建立正確的理財習慣做起。

首先是要開源節流,積攢一定的資本。

在積聚一定的資本以後,應避免盲目投資。

今天的億萬富翁們,其起家資產都是靠自己一個銅板一個銅板攢出來的。沒有當年的辛苦播種,又何來今天的累累碩果。

了解你的財務狀況

在進行理財之前,你有必要對自己目前的財務狀況進行一下了解,並在分析之後建立自己的理財計劃。下麵請回答幾道題,以評估你的理財狀況。

你目前每年的總收入是多少?

你擁有多少個人資產,價值多少?

近十年內你的個人理財目標是什麼?也就是說十年後你的資產將達到哪個數字?

你有定期存錢的習慣嗎?

對投資,你有比較滿意的投資方法嗎?

你對分散投資怎麼看?

在你退休後,你的退休計劃是幹什麼?

理財六大原則

編製每年、每月、每天的預算。

首先,詳細列明你每年、每月及每天的平均收入,並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一個儲蓄額度,如10%。如果此儲蓄額度算出為每年1200元,則在編列詳細預算時盡量使儲蓄目標達到1200元的標準。其次,將一年中需購置的貴重物品開列清單,如電視機、家具、首飾等,計算出所需花費的金額,其次對於一年的生活費用進行編製預算,如一年中食品開支為多少,一月中工資的多少部分用於購買食品,每天平均花費多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