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朝堂紛爭(終)(1 / 2)

聽到這個問題,一時間張、楊二人都麵露尷尬之色,可礙於韓世忠在軍方的影響力,二人又不敢敷衍,猶豫了半天,也沒人站出來回答。這時秦檜卻幫二人打起了圓場。“嗬嗬,韓將軍的問題就由本相來回答吧,給三位將軍的詔書是同時從臨安發出去,伯英,正甫二位將軍接招後就立馬撤軍回京了,而鵬舉將軍卻言前線膠著,不敢輕易撤退。不知嶽將軍何意啊。”秦檜故意把最後的‘何意’二字拉長了說出來,顯得意味深長得很。

從秦檜為兩位將軍回答問題的第一刻起,韓世忠的腦袋裏就嗡的一下炸開了,軍方將領素來與秦檜不和,如今張,楊二人卻與秦檜走的如此之近,這意味著什麼?當看到秦檜說完話後張,楊二人如釋重負的表情後,韓世忠內心的不安就更加劇烈了。韓世忠還是硬著頭皮說了下去,“是啊,兩軍交戰,最忌一方不戰而退,對方一旦追擊,必然導致潰敗。鵬舉不能撤軍,恐怕有其難處啊!”

“唉,嶽將軍有他的難處,本相也有本相的難處啊,伯英,正甫二位將軍已撤回臨安,現在江北隻剩嶽將軍一直孤軍,這糧草輜重的運輸,已是難上加難了。十天前出發的運糧部隊無法通過金人遊騎的封鎖,已經退回臨安了!”

秦檜此言一出,在場的所有人都吸了一口涼氣,兩軍交戰,最毒莫過斷糧啊!十天前的補給部隊退回,證明嶽飛所部已經有半個多月沒有得到給養了。而此時韓世忠心中卻是一涼,因為他知道,嶽飛的軍隊身後根本沒有什麼金人遊騎的,看來是秦檜斷了嶽飛的給養,鵬舉危險了。然而此時,即使與秦檜撕破臉皮也不會有什麼作用,韓世忠也隻能無奈的歎了歎氣,說道:“那勞請秦相多多費心了,如果實在不行,本將願為運糧官。”

“何須韓將軍費心啊,本相定當竭盡全力!”

就在韓世忠與秦檜明麵和氣,暗中凶險的交鋒時,朝堂角落裏一個長的其貌不揚的文官占了出來。

“皇上,各位將軍,請不用擔心,下官可以肯定,嶽將軍無事。下官聽說,嶽將軍在河南河北人望很高,百姓稱嶽將軍所部為嶽家軍,想來解決給養問題不是難事。而且我還聽說嶽將軍正在河南河北各地聯絡義軍,以圖共謀合兵一處。如此看來,嶽將軍不但不會撤退,沒準還能為朝廷帶回一個大大的勝仗來呢!”

這個說話的人就是萬俟卨。萬俟卨(1083—1157),,字元忠(一作元中),開封陽武(今河南原陽)人。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登上舍第,曆官樞密院編修。南宋紹興初年因禦盜有功,擢湖北轉運判官,改為湖北提點刑獄,尚書比部員外郎。後來歸附秦檜手下,深得秦檜信任,現已官居監察禦史、右正言,可以說是秦檜手下的頭號幹將。

萬俟卨的一番話惡毒的很,表麵看起來是讚揚嶽飛,實際上確實句句欲製嶽飛於死地。短短的幾句話中,萬俟卨說到了嶽飛的軍隊自稱嶽家軍,將朝廷的軍隊變為私軍;又說嶽飛能自己解決給養,無需依賴朝廷;最後還說嶽飛私自聯絡義軍,這等同私自擴軍啊。這些犯了忌諱的行為,一般占上一條,都可能被君王視為意圖謀反了,更何況萬俟卨一下說了三條。

萬俟卨看到了高宗的臉上雖然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臉頰卻在微微抖動,可見高宗已經生氣了。萬俟卨知道,高宗不是在生自己的氣,為了能然高宗更加氣憤,萬俟卨說出了更狠的話:“其實臣還聽說,現在黃河兩岸的愚民們隻知嶽家軍而不知朝廷,隻知徽欽二宗和嶽鵬舉將軍,不知陛下。隻知嶽家軍而不知朝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