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趙構,煩惱的是如何處置已經打得如火如荼的潁昌前線。嶽飛、張俊、楊沂中的軍隊已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前日傳來的戰報,嶽飛所部已經著手收複東京(又稱汴京,今開封),繼而收複河北之地。
可是讓趙構擔心的卻有很多,一是在黃河一線與嶽飛、張俊、楊沂中作戰的並不是金國的全部主力,據趙構得來的情報,金軍的大部分主力現在正在權力剿滅退守西北的西遼政權,還有十萬騎兵在蒙古剿滅反金叛亂,一旦金國抽調兵力來到黃河戰場,嶽、張、楊的部隊能不能頂住,大宋能不能頂住,這些趙構都不敢肯定。
二是來自朝中的壓力,淮河以北的土地經曆了多年的戰亂,早已是赤地千裏,生靈塗炭,中原之地已不是以前的繁華熱鬧,而是變得淒涼蕭瑟,匪軍遍地。如今朝廷中的大臣們已經滿足於江南的富足生活,不願再回中原了。所以即使是軍隊能收複失地,恐怕朝中的文官們,包括民間的富商巨賈們都不願再背上中原這個經濟上的包袱了。
第三呢,就是自從汴州淪陷後,大宋為穩固皇權設立的八十萬禁軍已經全軍覆沒,如今拱衛臨安的,隻有十萬新招的士卒重建的禁軍。而前線各個領兵的將領們,手下所率的將兵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其戰力已經超越了直接掌握在自己手裏的力量。想一想大宋的高祖趙匡胤如何得的這天下,趙構背後就是一身冷汗。
最後,讓趙構鬱悶的是,前線的嶽飛已經打到了潁昌,馬上要進攻東京,還打出旗號要迎回徽欽二宗,也不知這個嶽飛是真傻還是裝傻,雖說自己也挺想念父兄以及東京失陷後隨二宗一同被俘的姐妹兄弟,可是如果嶽飛當真能迎回二宗的話,大宋就有了兩個皇帝(宋徽宗已經於五年前去世),自己這個皇位能不能坐下去,可就有點由不得自己了。趙構是越想越煩,就在他心煩氣躁之際,朝會也正式開始了。
站在朝堂正中的,便是當今皇上身邊的第一紅人,秦檜。自從秦檜北歸以來,也不知他交了什麼好運氣,可謂是官運亨通,讓周圍許多的文臣武將是既羨慕又嫉妒。秦檜也憑借皇帝的信任和自己的政治手腕,確立了自己在朝廷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如今的大宋,除了韓世忠和嶽飛不買自己的賬外,其餘眾官員,無不唯自己馬首是瞻。
這不,朝會一開始,秦檜不說話,便沒人敢開口。看著皇帝以及眾官員期待的目光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秦檜先是得意了一會,才開口說道:“陛下,微臣已經按照陛下的意思,派使臣與金人再議停戰一事,金人使臣也已經表示,金國願意同我大宋停戰,兩國結為盟國,自此兩國世代友好,永不犯境。金人還表示考慮到我大宋兵力不足,願意派十萬鐵騎幫我鎮守中原之地,以防遼國餘孽侵擾,並希望我大宋能資助給金國一些軍資,以便剿滅西遼餘孽。”